在中小學校治理校園餐治理持續(xù)高壓的今天,看到河南開封聘請160名學生媽媽幫廚,很是感到欣慰。
長期以來,學校因為食堂員工工資不高,難以招到年輕的員工,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和風險。而家長群體(尤其年輕媽媽)平均年齡更低、體力精力充沛。如鄭開小學22名員工中17名為家長(77%),顯著優(yōu)化了后廚團隊結(jié)構(gòu),從人的角度降低了學校食品加工的風險。
此舉是聘請學生家長幫廚,不是讓她們“自愿”參與,用愛發(fā)電。學生家長用家長和服務(wù)者的雙重身份,進入學校食堂,能夠潛心為“孩子們”服務(wù),比聘請其他人,其責任心,細心更加可靠,同時是人形食品安全責任書,也是媽媽級的服務(wù)員,學生得到的關(guān)心照顧更周到。
家長深度參與配餐流程,實時監(jiān)督食材與衛(wèi)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學校食堂的嚴格管理,化解傳統(tǒng)校園食堂“黑箱”疑慮,有助于破解學生家長對校園餐的擔心,提升家長對校園餐的滿意度。媒體報道,當?shù)丶议L投訴驟降90%,就是此舉帶來的好處。
對學生來說,能夠看到媽媽在學校食堂做飯,吃到媽媽菜的熟悉味道,學生就餐時獲得心理親近感,據(jù)說部分班級衍生感恩教育,意外拓展了勞動育人場景。幫廚工作時段(通常上午備餐+午間服務(wù))契合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需求,為全職媽媽提供“校門口就業(yè)”機會,也為她們提供了一種有意義的陪伴孩子機會。
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為此舉就能河清海晏,校園餐就此大可放心。
對家長而言,從做一家三口的飯菜,到參與標準化的食堂幫廚作業(yè),還有一段很長的適應(yīng)時期。校園餐的配餐加工,比家庭飯菜標準更嚴格:要在低油少鹽要求下,炒出口味,就有很多家長不適應(yīng);學校食堂的炒菜工具,不一定年輕媽媽能掄得起來;很多家庭的衛(wèi)生習慣,在學校食堂可能就是不合格……這需要培訓學習。
對食堂管理而言,也會面臨很多挑戰(zhàn)。如現(xiàn)在湖北要求學生伙食費75%必須用在原材料上,這意味著人工成本大幅壓縮,如何保證食堂媽媽的合法權(quán)益(社保)?這需要教育部門去財政申請補貼;如優(yōu)先錄用家長,會被投訴擠占社會就業(yè)機會,這需要教育部門和勞動部部門協(xié)商拿出本地政策;如學生畢業(yè),食堂媽媽如何退出輪換等。
開封的“媽媽食堂”本質(zhì)是以家校信任為紐帶、優(yōu)化校園餐飲人力資源的創(chuàng)新實踐。其核心價值在于用 “關(guān)系型服務(wù)” 破解傳統(tǒng)學校后勤痛點,提升校園餐滿意度,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無論如何,瑕不掩瑜,此舉是一個拉近家校距離的有意義嘗試,是教育治理的一種柔性補充,值得點一個大大的贊。
(圖源網(wǎng)絡(luò),侵聯(lián)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