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上臺之后,就頻頻向朝鮮方面釋放和解信息,并為此采取一系列實質性舉措。不過,韓方的好心被對方當成“驢肝肺”,他們不但斷然拒絕跟韓國改善關系,甚至還在有可能與美國對話時,拒絕讓韓國“上桌”。
9月26日,朝鮮半島西部海域突然響起槍聲,韓國海軍對一艘越過“北方界線”的朝鮮商船開了警告炮,這艘在界線南側停留近一小時的船,最終轉向駛入公海。
“北方界線”是韓國當年單方面劃的,朝鮮從來沒認過,這片海域本來就是雙方常年較勁的熱點區(qū)。
韓軍事后特意說“大概率不是故意越界”,與其說是怕沖突升級,不如說是不想戳破一個更尷尬的現(xiàn)實。
就在槍響前三天,李在明還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喊著要“打破軍事緊張循環(huán)”,說不會搞“吸收統(tǒng)一”,甚至拿出了“分階段解核”的方案。
一個月前,韓軍還拆了邊境對朝的擴音喇叭,擺出要和解的樣子。
可轉頭到了8月,韓美就搞了“乙支自由護盾”聯(lián)合軍演,連英國軍艦都跑來釜山湊數(shù),朝鮮這邊直接明說,這就是“準備侵略的演習”,還立刻宣布軍隊進入戰(zhàn)備狀態(tài)。
一邊說要好好談,一邊又聯(lián)合別人秀肌肉,這種矛盾的做法,朝鮮怎么可能當真?
所以朝方這次的舉動,更像是對這種“雙面政策”的直接回應。
要知道9月21日金正恩在最高人民會議上已經把話說得很死,核武器絕對不會放棄,也沒興趣跟韓方面對面談。
對朝鮮來說,美韓軍演的威脅是實實在在的,嘴上的和解根本不算數(shù),而核武器就是他們的“安全底線”,沒了這個,在美日韓面前連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
比起發(fā)射導彈這種花錢又容易激化矛盾的方式,讓商船越個界、人員跨個線,既能精準打中韓方“怕沖突”的軟肋,又不會讓局勢徹底失控,算是種“低成本的警告”。
更有意思的是事件后的李在明居然轉頭求特朗普當“和平締造者”,而特朗普還真就“欣然答應”了。
可這里面藏著個大問題,半島局勢搞到今天這個地步,美國本來就是始作俑者?,F(xiàn)在特朗普還在逼著韓國多給美國投資,甚至想要駐韓美軍基地的所有權,韓國找他幫忙,就像羊找老虎解決鄰里矛盾,風險根本不用想。
更關鍵的是,朝鮮早就劃了紅線,想談可以,但美國必須先承認朝鮮是核國家,還得放棄讓朝鮮棄核的要求,特朗普連這點都做不到,他的“愿意接觸”,在朝鮮眼里根本就是空話。
這次黃海的槍聲,不過是半島長期矛盾的一次小爆發(fā),從李在明在聯(lián)合國的和解宣言,到韓軍的警告炮,再到找美國求助,整個過程都暴露了韓國的困境,既想靠抱美國大腿求安全,又想靠對朝示好穩(wěn)局勢,可這兩條路根本走不通。
而朝鮮的態(tài)度也很明確,只要核問題的核心訴求得不到滿足,任何表面的緩和都是假的。
半島問題的死結,從來不是“想不想談”,而是韓方沒法平衡自己的立場,也沒法讓美國真正放下對朝鮮的打壓,這點不改變,類似的摩擦只會反復出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