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刷到過這樣的熱門討論:有人說普通家庭能培養(yǎng)出一個二本大學生就已經很厲害了,但也有人質疑二本學歷根本不值錢。到底誰說得對呢?今天咱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哈。2025 年全國高考人數比 2024 年減少了 7 萬,雖然雙一流和雙非高校都在擴招,還有不少新升本科的高校加入招生隊伍,但能考上本科的,依然是少數人。就拿浙江來說,作為全國一卷的 “卷王” 地區(qū),2025 年本科上線率僅 15.16%,特招線更是高達 594 分,差不多 600 分呢,考不到這個分數,大概率就只能上二本了。而且啊,初中畢業(yè)時,全國平均有 50% 的學生都考不上普通高中,這么一看,能考上二本真的不容易啊!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為什么說普通家庭考上二本已經很厲害了呢?首先,考上大學離不開家庭的托舉。物質方面,有個農村出生的名校大學生曾說過,自己讀中學時差點把家里吃空了。像《令人心動的 offer》里的黃凱,一歲時父母離異,是爺爺奶奶靠采藥材賣藥材供他上學,一直到他考上大學,后來還從醫(yī)學生轉到清華律師碩士,這背后是家庭的默默付出。我自己家庭也很普通,父母都是打工的,能供我完成五年醫(yī)學本科學習,其中的艱辛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其次,精神支持也非常重要。張桂梅創(chuàng)辦免費女孩學校,她之所以這么做,一部分原因也是她自己曾得到過家庭的愛與支持。她父親在她闖禍不敢上學時,還安慰她、背她去上學。還有黃凱的爺爺,雖然只學了 10 個晚上的字,但在黃凱研究生轉專業(yè)時,他堅定地說:“你的所有決定我都支持,你要勇敢往前走?!?這種精神上的鼓勵,比物質支持更珍貴。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另外,教育資源不平等也是個現(xiàn)實問題。一線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的教育資源差距很大,一個三四線小縣城的學生,可能只有考到當地最好的學校,才能享受到和一線城市普通學校差不多的教育資源,才有機會沖擊 985、211,否則能考上二本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上了二本大學后,又該怎么做呢?
第一,要打破信息差,擴大社交圈??梢远嗪蛯W長學姐交流,比如有位學姐考上了某地選調生,她就分享說自己是因為了解到一些地區(qū)針對少數民族的特殊政策,才成功上岸的。這就是信息差的優(yōu)勢。還可以多參加社團活動,認識不同學院的同學,說不定就能結交到優(yōu)秀的朋友,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第二,多參加競賽、考級考證。不要只看重結果,過程更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鍛煉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還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擅長的領域。
第三,要有自學和思考能力?,F(xiàn)在是 AI 時代和自媒體時代,學習資源觸手可及。你可以借助這些工具,不斷積累知識。有人說,要想成為佼佼者,要么在一個領域內成為 1%,要么在兩個領域內成為前 25%。既然成為 1% 很難,那咱們就努力在兩個領域內做到前 25%。
最后,一定要調整好心態(tài),別讓 “二本學生” 這個標簽限制了你。能考上二本,說明你已經通過了層層選拔,很厲害了。在社會上,大家更看重的是實際成果,而不是學歷標簽。
二本學生的未來出路在哪里呢?其實有很多選擇。比如可以通過考研、留學等途徑升學,重新選擇自己的未來。也可以考編、考公,這是比較穩(wěn)定的就業(yè)方式。另外,現(xiàn)在自媒體時代,你還可以選擇創(chuàng)業(yè)或者自由職業(yè),把自己的經驗和專業(yè)知識分享出去,說不定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呢。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
所以啊,普通家庭考上二本真的已經很厲害了,二本學生也有很多發(fā)展機會。只要你努力,未來一定不會差!你對這個話題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