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曹秦雨、吳文婷、靳彤 拍攝:馬會波、趙仕嘉 出鏡:張曉晴 剪輯:馮鈺嬌、劉昀 配音:張恩博)
(海報設(shè)計:梁玉)
清晨的白洋淀,碧空如洗。荷葉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游船劃過澄澈的水面,留下道道漣漪。
秋日的白洋淀蘆葦婆娑,波光蕩漾,舉目皆景。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攝
“雁翎隊,是神兵,來無影,去無蹤。千頃葦塘擺戰(zhàn)場,抬桿專打鬼子兵......”這首流傳在冀中平原的民謠,傳頌著白洋淀水上奇兵雁翎隊的英勇事跡。八十余年后,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這段傳奇故事成為了全民國防動員的生動教材。
風(fēng)起荷花淀,漁歌變戰(zhàn)歌
1939年,侵華日軍的鐵蹄無情地踏破了白洋淀的寧靜,在生死存亡之際,三區(qū)區(qū)委書記徐健、區(qū)長李剛義(當(dāng)時全縣分為六個區(qū),白洋淀水區(qū)為第三區(qū))奉中共安新縣委指示,在大張莊召集水村獵戶開會,宣傳抗日主張,動員獵戶們組織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
“當(dāng)時就有王家寨、郭里口、大張莊等幾個村莊的二十多名獵戶參加,他們非常踴躍,還帶著自家的獵槍和漁船。”安新縣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夏石礦介紹。
雁翎隊隊員駕船集會。省委黨史研究室供圖
硝煙掩蓋了荷香,漁歌變成了戰(zhàn)歌。面對侵略者的暴行,白洋淀的漁人和獵戶們劃著漁船,掮著獵槍,在蘆葦叢中聚集起來,與日軍周旋戰(zhàn)斗。他們利用淀泊地理特征,勇敢、機智、靈活地反抗日寇,英勇守護家園。
埋伏在蘆葦蕩里的雁翎隊隊員。資料片
在白洋淀雁翎隊紀(jì)念館中,講解員何丹也向記者講起這支傳奇隊伍雁翎隊名字的由來:“因為戰(zhàn)士們常用雁翎堵塞獵槍的引火處防止火藥受潮,行駛小船時的隊形又模仿雁群的‘人’字形,所以中共安新縣委書記侯卓夫便將這支隊伍命名為‘雁翎隊’?!?/p>
蘆蕩伏奇兵,碧波殲敵船
用打野鴨的“大抬桿”做武器;用蘆葦哨傳遞信號,打鬼子、端炮樓、截敵船……從1939年到1945年,雁翎隊與日偽軍交戰(zhàn)70余次,擊斃俘獲近千人。這支隊伍在斗爭中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冀中平原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堅持?jǐn)澈罂箲?zhàn)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被冀中軍區(qū)評為抗日先進集體。
“1943年,環(huán)境大改變,白洋淀的崗樓斷了多半邊……”在張福慶的歌聲中,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烽火歲月。張福慶是雁翎隊隊長張印青的同村(小張莊村)后輩。對他而言,那些驚心動魄的烽火歲月并非塵封的歷史,而是自幼便縈繞耳畔的鮮活故事?!拔覐男【脱肭笾鴱堄∏酄敔斀o我講故事,‘巧奪三八大蓋’‘端大張莊崗樓’等等,其中最激烈、最痛快的,還得是那場‘痛打包運船’!”
1943年秋,日軍企圖利用白洋淀大清河航道運輸物資。雁翎隊員利用對地形的熟悉,駕駛小木船隱蔽在溝壕中,等待敵人進入伏擊圈。
白洋淀雁翎隊紀(jì)念館中“痛打包運船”模擬塑像。馬會波攝
在白洋淀雁翎隊紀(jì)念館的展廳中,“痛打包運船”模擬塑像生動再現(xiàn)了雁翎隊隊員與侵華日軍殊死斗爭的英雄場景?!皵橙说钠w積大,只能在主航道行駛。我們的小船靈活,可以隱蔽在小溝里。”何丹說。這次戰(zhàn)斗,雁翎隊犧牲3人,敵人卻死傷過半,繳獲輕重機槍各一挺、步槍百余支和幾十只船的軍用物資,大幅提升了士氣。
軍衣裹民恩,米糧見真情
“軍衣裹民恩,米糧見真情”——這十個字生動詮釋了雁翎隊與人民群眾之間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
雁翎隊副隊長孫革。馬會波攝
孫運來的父親孫革是最早一批雁翎隊成員,曾任副隊長。在孫運來的記憶里,他常聽父親講述當(dāng)年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困難時期,他們吃喝住全在淀里,有時候缺糧了,老百姓就給他們往船上送水送糧?!?/p>
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白洋淀人民全力支持雁翎隊抗日斗爭。婦女們組織起來縫制軍衣,兒童站崗放哨傳遞信息,群眾為傷員送水送飯,破冰捕魚、護送傷員。在白洋淀的雁翎隊紀(jì)念館中,陳列著一臺老式織布機,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軍民一心、魚水情深的象征。
在安新縣雁翎小學(xué)的凌云廣場上,有一座“青云之志”主題雕塑,鼓勵每一位雁翎學(xué)子都能少年立志、展翅騰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受訪者供圖
秀水泱泱,白洋淀上,人們用不同的方式將雁翎隊精神傳承至今。國網(wǎng)安新縣供電公司的“電力雁翎隊”應(yīng)急服務(wù)小組、雄安新區(qū)的“雁翎大街”、安新縣的“雁翎小學(xué)”......一個個新時代的“雁翎隊”,傳承著那份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在每一位后來者心中,生根,發(fā)芽。
八十年光陰流轉(zhuǎn),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雁翎隊精神卻如白洋淀的荷花,年年盛開,歲歲芬芳。這種精神啟示著我們:國防動員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只有充分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才能形成強大的國防動員力量,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河北新聞網(wǎng) 曹秦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