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巴勒斯坦剛剛被一百多個國家承認,隨即它就提交了加入金磚組織的申請,然而同一天,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作出回應,表示中方“歡迎志同道合的伙伴”。
這八個字的表態(tài),很快在海外社交平臺引發(fā)廣泛討論,不少人都在猜測: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支持巴勒斯坦加入金磚,還是說,其中另有考量?
從字面來看,“歡迎志同道合的伙伴”既表達了開放態(tài)度,也暗示了加入并非沒有條件,也保持了友好的姿態(tài),同時明確了立場——只有理念相符的國家,才能成為真正的合作伙伴。
可以說,這句簡短回應背后,反映了中國在應對復雜國際局勢時的策略與考量。
對外,中國這句話是面向“全球南方”國家發(fā)出的信號,它要凝聚的,是一股推動改變當前不公平國際秩序的力量。
那么核心理念就是中國長期倡導的“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這也正是金磚組織所代表的——一個不受美國主導、為發(fā)展中國家發(fā)聲的重要平臺。它被廣泛視為“全球南方”的代言者,讓這些國家能夠更有底氣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這種合作的契合點其實源于許多國家共有的不滿——對現(xiàn)有國際秩序感到不公和憂慮。中方雖然沒有點名,但明顯指向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雙重標準”,尤其在烏克蘭危機和巴勒斯坦問題上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這種共鳴,本質(zhì)上是對單邊霸權的集體回應。
選擇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發(fā)聲,時機和對象都非常精準,巴勒斯坦的處境,本身就是現(xiàn)行秩序不公的真實寫照。早在2011年,他們就曾申請成為聯(lián)合國正式會員國,結果被美國一票否決。
長期以來,巴勒斯坦在國際上一直受到美國和以色列的強力壓制,去年十月爆發(fā)的新一輪沖突,更讓加沙陷入嚴重的人道危機,局面愈發(fā)艱難。他們的遭遇和尋求外交突破的呼聲,使其成為反對霸權敘事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因此,中國的一句“歡迎”,不只是對巴勒斯坦的支持,更是向所有面臨類似困境的“全球南方”國家發(fā)出的信號,這面旗幟一旦舉起,所產(chǎn)生的凝聚力是顯而易見的。
當我們把目光從國際社會收回來,聚焦到金磚國家內(nèi)部時,“歡迎志同道合的伙伴”這句話,其實就成了一把標尺——它不再是喊口號,而是一套實實在在的準入門檻。
在這里,“志同道合”不光指政治立場相近,更看重一個國家有沒有足夠的實力和發(fā)展?jié)摿?,能為組織帶來實際貢獻。這也意味著,如果某些申請國條件不夠,組織完全可以有理有據(jù)地婉拒。
那么,金磚國家看重的“道”具體指什么?其實很實際:經(jīng)濟上要有一定獨立性,政治局勢要穩(wěn)定,發(fā)展前景也要可持續(xù)。說白了,金磚是一個追求共同發(fā)展的平臺,講究的是強強聯(lián)合、互相補臺,而不是搞援助或者收容。
用這個標準來看巴勒斯坦,問題就比較明顯了。它內(nèi)部派別分歧大,政治力量不統(tǒng)一;經(jīng)濟長期受制約,缺乏獨立發(fā)展的基礎,這些現(xiàn)實困難,顯然不太符合金磚對成員“穩(wěn)定”和“協(xié)調(diào)性”的要求。
金磚國家在擴員這件事上是有規(guī)矩的,所有成員國必須一致同意才能吸納新成員,而今年峰會已經(jīng)決定,暫時不再增加正式成員,而是設立“伙伴國”這種新的合作方式。
所以,中國的表態(tài)并不是臨時應付,而是嚴格遵守了組織內(nèi)部的規(guī)則。
另外,地緣政治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巴勒斯坦目前仍處于沖突中心,如果金磚此時接納它,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在巴以問題上“站隊”。這不僅會給組織帶來額外壓力,也違背了金磚一直以來堅持的務實合作、不搞政治對抗的初衷。
中國最近這番表態(tài),既講究策略,又留有余地,一下子讓不少國家坐不住了,尤其是美國和它的西方盟友。
美國國務院很快出來說話,罕見地提到要關注金磚擴員對“地區(qū)穩(wěn)定”的影響,話里話外都是防備。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更直接,上來就反對任何可能提高巴勒斯坦國際地位的動作。
說白了,西方這么緊張,就是怕自己說了不算,他們擔心金磚在中東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后這一片就不是他們說了算了。
更讓他們頭疼的是,事情還不止這一件,最近歐洲一些國家不顧反對,已經(jīng)正式承認了巴勒斯坦國。雖然有人覺得這更多是象征性的,實際作用有限,但至少開了一個頭。
西方現(xiàn)在擔心的是,如果金磚這個新興國家組織也向巴勒斯坦靠近,哪怕只是建立伙伴關系,都可能和歐洲那邊的動作連成一片,真正動搖美國和以色列主導的中東格局。
另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擔憂:萬一巴勒斯坦這事辦成了,哪怕只是階段性進展,都可能帶動埃及、敘利亞等其他中東國家也加快向金磚靠攏。這樣一來,整個地區(qū)的力量對比就會改變,形成一個不再由西方主導的新局面。
中國這次用的“志同道合”四個字,確實很有水平,它既團結了朋友,也守住了原則,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一方面,它向巴勒斯坦這位老朋友傳遞了堅定的支持,照顧了彼此的情誼,不讓朋友寒心。
另一方面,它也沒有降低金磚組織的門檻,堅持了加入的標準,維護了這個合作平臺的嚴肅性和發(fā)展方向。
中國的這個回應,其實也給國際社會打了個樣——不是所有外交問題都得選邊站隊、非黑即白。我們既講原則,也講人情,既堅定立場,也保留彈性。
巴勒斯坦要想加入金磚,可能還需要時間,但中國的表態(tài)已經(jīng)穩(wěn)住了局面,也給未來留出了空間,可以說,這是一次非常務實、也很有遠見的外交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