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劃破山間的薄霧,天光尚未完全蘇醒,鄉(xiāng)村中學(xué)的輪廓已在群山的襯托下明晰起來。幾聲清脆的鈴聲,驚飛了老槐樹上的雀兒,也打破了校園的寂靜。
于是,瑯瑯書聲,成了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晨曲。那聲音,透過斑駁的木質(zhì)窗欞,夾雜著青草與泥土的氣息,在微涼的空氣中飄蕩開來。你若側(cè)耳傾聽,能聽見少年們嗓音中未消的困意,也能聽見那份從心底萌生的、向上的力量。偶爾,會有幾個小腦袋經(jīng)不住困倦,埋在臂彎里睡著了,課本滑落至手邊。老師輕輕走過,不忍驚擾,卻又拾起書,默默凝視——她明白,這些孩子們的夢,或許比課文里的世界,更為悠遠(yuǎn)、更為深沉。
這里的老師,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莊稼人”。
他們的講臺,不止于三尺空間。物理課上,沒有精密的儀器,老師便拆開一個舊手電筒,用最質(zhì)樸的零件,為孩子們點亮科學(xué)世界的第一束光。語文老師講《故鄉(xiāng)》,會指著窗外廣袤的田埂說:“瞧,我們的閏土,就曾在那片西瓜地里刺猹?!庇谑?,文學(xué)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文本,而成了腳下這片土地的呼吸與律動。
他們把自己的根,深深扎進這片教育的土壤,一留就是二三十年。粉筆灰染白了他們的鬢發(fā),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了皺紋,卻從未磨滅他們眼中的光芒。那光,是與孩子們對視時,自然流露出的溫柔與堅定。
而這里的孩子們,他們的世界,一半在書頁中,一半在田野間。
他們的夢想,帶著泥土的清香和露水的澄澈。一個女孩在作文里寫道:“我想考上縣里的中學(xué),那樣,冬天就能用熱水洗臉了。”這心愿,小得如一粒塵埃,卻又重得似一座山。一個男孩夢想成為建筑師,說要給村子修一條下雨天也不會泥濘的路。他的書包里,除了課本,還悄悄放著一本《平凡的世界》,以及給奶奶備下的藥片。
他們認(rèn)得哪一株是蒲公英,哪一叢是魚腥草;他們知曉清明插柳,谷雨種棉。這些從祖輩血脈中傳承下來的智慧,是任何標(biāo)準(zhǔn)答案都無法框定的、鮮活的知識。
黃昏,是校園最溫柔的時刻。夕陽如金,將孩子們的影子拉得修長。他們?nèi)齼蓛?,走在回家的田間小路上,背影漸漸與暮色融為一體。辦公室里,燈一盞盞亮起,映照著老師批改作業(yè)的身影,紅筆劃過紙頁的沙沙聲,是夜里最靜謐的伴奏。作業(yè)本的留白處,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顆顆鮮紅的五角星,便是灑向幼小心靈最珍貴的星火。
這,就是鄉(xiāng)村中學(xué)教育的點點滴滴。它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日復(fù)一日的堅守。它似山間的溪流,曲折、清淺,卻執(zhí)著地流淌著,滋潤著每一塊途經(jīng)的石頭與泥土。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每一個這樣的清晨與日暮,每一次奔跑與凝望,都匯聚成了希望的江河。這江河,靜靜地,流向比遠(yuǎn)方更遠(yuǎn)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