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我曾經在朝鮮生活過一段時間。
那時候,我作為商貿公司的事務代表,常駐在朝鮮,經常往返于平壤、羅先、開城這三個地區(qū),周旋于各種貨物的交易之中。
坦白來說,我在朝鮮的工資雖然還不錯,但心情卻十分地玄妙。
因為一年才能休一次長假,可以回國探親一整月。而剩下的十一個月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時刻充斥著我的內心。
我那時候不僅想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也想念家鄉(xiāng)的美食,響油鱔絲,芫爆肚絲,拆燴鰱魚頭都是我的心頭愛。
朝鮮雖然也屬于東亞文化圈的一員,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
但古代的朝鮮長期屬于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受限于地小民寡,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之處,它還是沒有學習到十之一二。
但朝鮮的文明史畢竟也有兩千多年,傳到如今還是有一些美食的,比如平壤冷面、人參雞湯以及烤鵪鶉。
這些朝鮮風味的美食,大都是我的朝鮮朋友們帶我一起吃的。
在朝鮮期間,我也是交到了一些朋友,尤其是金順姬女士,和我來往的最為頻繁。
金順姬是平壤國營旅行社的導游,我第一次來朝鮮旅游時,就是她接待的我。后來當我因為工作被派駐到朝鮮后,我倆又重新有了聯系,并逐漸成為了好朋友。
也是從金順姬口中,我知道了很多關于朝鮮人關于飲食上的趣事。
在當前的朝鮮,無論是買肉還是買食用油,光有錢是不夠的,還得有票據。
買豬肉需要豬肉票,買食用油需要油票,買布匹需要布票,買火柴需要火柴票,買自行車需要自行車票。
總之,生活中大部分用到的物資,都需要用到票據。
比方說你今天想吃肉了,拿著錢去平壤的國營商店去買肉。對不住,不賣給你,因為豬肉是按計劃限額供給的,500斤的豬肉就得需要500斤的肉票,才能買得到。
不然的話,肉賣出去了,肉票卻沒有回收到相同的數量,營業(yè)員是需要自己補上的。
我又問金順姬,朝鮮人一個月可以分到幾斤肉的配額。
金順姬歪著腦袋想了想,微微笑道:
“在朝鮮,城市可以分為平壤和平壤之外這兩種。平壤市民們每月可以分到三斤肉,而其他城市的朝鮮人每月可以分到一斤肉?!?/p>
而且令我有些驚訝的是,朝鮮人覺得肥肉好吃有油水,吃到肚子里很舒服。相反,他們覺得瘦肉吃起來口感太柴,排骨則肉少骨頭多,更不劃算。
所以,當朝鮮人去買肉的時候,一般都要起個大早,趕在國營商店開門之前,就排隊守在門口。
這樣一來,排在隊伍前方的人就能買到心心念念的肥肉了。
在他們看來,肉越肥越好。如果一頭豬的肥膘能有四指厚,那簡直就是大多數人的“夢中情豬”了。
如果去晚了,只能排到隊伍的最尾部,那么可能只剩下排骨或是瘦肉了。那么這時候,很多人寧愿下次再買肉,免得浪費了這次的肉票。
朝鮮人之所以這么喜歡買肥肉,除了因為可以吃著解饞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可以用肥肉榨豬油。
把買回來的肥肉,放進鍋中熬成雪白的豬油后,再裝進罐子里。
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不斷是炒蔬菜還是做大醬湯。放一勺豬油進去的話,立馬滿室飄香,飯菜也更加有了滋味。
此外,熬豬油還會產生之中副食品,即豬油渣。
剛出鍋的豬油渣脆脆香香的,特別好吃。加點鹽可以保存的更久一些,炒白菜的時候放進去,也算是一道葷菜了!
金順姬笑著對我說,她小時候家中煉豬油的時候,弄出來一碗豬油渣,本來是準備留著以后做菜是用的。
結果她和弟弟聞著香味太誘人了,就和弟弟偷偷地捏著吃了。
等到炒菜的時候,豬油渣只剩下半碗了。不過家里的大人也心疼孩子,并沒有責怪金順姬和弟弟。
說到這兒,金順姬的眼角有些濕潤了,她十分想念她那勤勞節(jié)約的父母。
其實,在我接觸的朝鮮人中,大多數都是和金順姬父母一樣,擁有勤勞勇敢、樸素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希望他們的生活能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