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日本政壇炸響驚雷,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成了憲政史上首位女首相。
她剛上任就陷爭議:前腳因私下參拜靖國神社遭中韓猛批,后腳又公然稱臺灣是“日本重要朋友”,引中方警告。
這么一個沒背景、沒人撐腰的女人,憑啥打破日本政壇“男性鐵幕”,成了憲政史上首位女首相?
從“局外人”到“眾議員”,她用20年憋著勁撕掉“女性標簽”
1961年奈良的老房子里,高市早苗把慶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揉成一團,塞進了衣柜最底層。
不是不想上,是父母把她的通知書撕了,弟弟拿到了東大的錄取函,家里說“得先供男孩讀書”,在當時,女人連讀書的資格,都得靠“搶”。
后來她選了離家近的神戶大學,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擠6小時電車往返學校。圖書館的燈她常亮到閉館,就為了把“經(jīng)營學”學透,她不服,憑啥女人就得認輸?
畢業(yè)那年,她一頭扎進了松下政經(jīng)塾。
那是培養(yǎng)日本政客的“黃埔軍?!保诶锩嫠姷搅税脖稌x三。
兩人聊起日本未來,她拍著桌子說:“和平憲法早過時了,得讓日本有自己的軍事主權!”安倍盯著她,眼里閃著光,這姑娘,夠狠。
再后來她去美國明尼蘇達州見習,看人家女政客敢在電視上罵政府,敢直接跟選民拍桌子。她突然醒了:要想在日本政壇混,就得比男人更“野”。
1993年,32歲的高市早苗騎著自行車在奈良街巷里轉,扯著嗓子喊“打破門閥,還政于民”。
那時候自民黨老牌政客都笑她“女人家懂啥”,結果她贏了,成了眾議員。
有人問她秘訣,她笑:“我不跟他們拼爹,拼誰更能憋住氣,拼誰敢戳中老百姓的疼處?!?/p>
用“右翼牌”登頂,她的每一步,都在算“政治賬”
進了政壇,高市早苗很快成了“爭議體”。
2007年,安倍內閣怕得罪中韓,命令閣僚別去靖國神社。
她倒好,趁首相不在,偷偷跑去了。
記者圍上來,她直視鏡頭:“我來悼念的,是為守護國家犧牲的先輩,與政治無關”這話一出引起了中韓抗議,安倍內閣慌得不行。
可右翼派系卻炸了,這姑娘“有膽”!安倍私下跟她吃飯,說:“你夠魄力?!?/p>
這波“投機”,讓她2013年成了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第一個坐上這個核心位置的女人。從那以后,她的套路越來越順。
而最絕的是“抱安倍大腿”,安倍說修憲,她比誰都喊得響;安倍遇刺,她第一個沖過去哭,說“要繼承遺志”。
評論家說她:“不是跟著安倍,是把安倍的政治遺產(chǎn),變成了自己的臺階。”
直到2025年,她終于熬出頭了,當選自民黨總裁,成了日本憲政史上第一個女首相。
而實際上,高市早苗在競選期間多次發(fā)表了反華言論,公開妄議臺灣問題,稱臺灣是“日本重要朋友”,甚至大言不慚讓“聯(lián)合國對中國施壓”。
這一系列操作也影響了中日關系,更有人猜測高市早苗這一行為是為了向美國表示忠心。
結語
高市早苗的故事,像奈良老巷里的野薔薇,從石頭縫里鉆出來,帶刺,卻開得艷。
她是女人的“破圈樣本”:40年熬走了性別歧視,把“不可能”變成了“我能行”。
可她也是保守勢力的“急先鋒”:要把日本拽回“強軍事、輕和平”的老路,要讓年輕人再為“軍國夢”買單。
她的首相路,不是“爽文逆襲”,是“賭國運的冒險”。日本要變天,可這變天,是往好里變,還是往危險里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