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刷手機,看到很多人在討論各種南北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吃喝口味差異,等等,到中秋了,那南北吃月餅的差異又成為一些自媒體的題材了。
總的來說,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月餅,正常就這么二兩左右,拿手上都還沒手掌大,像北方人說的,吃月餅,整個拿起來,大口的吃著過癮,大的三兩口,小的一口一個,這吃法實際上都沒有什么不對,正常得很。
反觀南方人吃月餅的方式,可就“驚呆”北方人的三觀了,南方的月餅包裝里,竟然有一套或是幾套塑料的“刀叉”,吃月餅時竟然用這刀切成幾塊,還用叉子叉著,一塊一塊,甚至幾個人分著吃。
那從北方人角度來說,這吃法可是“純純多余”,說南方人食量小吧,那一個月餅真的沒多大,說用刀叉顯文雅吧,那像又沒到那地步,橫一刀,豎一刀,也就四塊,現(xiàn)多幾刀也就六塊,八塊,再怎么一個月餅分幾口吃完,差別不到哪去。
可是討論了那么多年了,為何南方的月餅廠家依然堅持在月餅包裝里放刀叉,人們吃的時候還是切成幾塊來吃呢?
這就有說法了。
在古代,在八月十五的時候,一般都會有祭祀儀式。這一天的祭祀分兩種,白天祭祖,晚上祭月。
白天祭祖和一年的四大祭日(除夕,清時,七月十四,冬至)的儀式差不多,而晚上的祭月則有點特別。
民間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說法,所以,晚上的祭月活動一般是以女性參加為主,由家里最年的長女性(祖母,女長輩)為主祭,主持,帶領家中女性,孩童拜月。
拜月也簡單,晚上待月升之時,向東擺供桌,點上香燃上燭,以月餅,糕點,水果為供品。祭禮結束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分食供桌上的祭品。
都知道,家里準備過中秋節(jié)瓜果,月餅再多,按照禮儀,那能擺上供桌的都是有限的,即然分食,那當然就要借用工具分割了。如用刀把水果切分,月餅也切分,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吃到。
切月餅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以月餅的半徑來分割,切成三角裝,少人就少切幾刀,多人就多切幾刀,大家都有分,俗稱“得月沾光”。這就廣西清明時“分太公肉”差不多道理的,共享福澤。
這樣切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為中秋夜的月餅,都是“團圓月餅”,是“開過光”的,在民間,有的家庭還會在八月十六把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叫回來,共享祭月“團圓月光餅”。
那中秋夜分切好的月餅就會留一份給女兒第二天回來吃。如果不切分,那爹一口,媽一口的,這就不叫分份了,叫“吃?!绷?。
所以,這就是南方吃月餅時會用刀切分幾塊的原因之一了。
只不過隨著時代變化,刀叉這類東西添加在月餅包裝里的理由,已經(jīng)被忘得差不多,只以為是南方人不喜甜膩,不習慣整塊吃月餅,才加的刀叉,是一種驕情。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