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文章結(jié)尾
那天傍晚,天不算黑,但院子里已經(jīng)很沉。
風吹著屋檐下的草席,輕輕響。
門外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穿著朝服的士兵擠滿了巷口。
孔融站在屋中,抬頭看著房梁,一言不發(fā)。
他知道,這一刻,等了很久。
真正讓人記住的,不是孔融被帶走時說了什么,而是他那七歲的女兒沖出來,站在門檻上,抬起頭,對來人說:“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沒一個人敢回話。
那會兒,整個庭院里靜得連風聲都聽得見。
這事兒發(fā)生在公元208年,東漢最后幾年。
朝廷早就亂成一鍋粥,皇帝成了擺設,朝中權(quán)力基本都掌握在曹操手里。
孔融這時候已經(jīng)被罷官,閑居在家。
也不是沒人勸過他低調(diào)點,別再嘴上不留情,但他從來不聽。
說到底,他不是不懂權(quán)謀,只是不愿改自己的性子。
可要說他原本的性子是怎樣的,還得從更早一些說起。
孔融出生在孔子后裔之家,是孔子的第十九代孫。
他從小就聰明,據(jù)說四歲時就知道把最大的梨讓給哥哥,后來這事還寫進了《三字經(jīng)》。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從十幾歲起就開始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膽識。
十六歲那年,他私自藏匿了被通緝的張儉。
這事兒捅出來以后,官府來抓人,孔融和哥哥孔褒都爭著認罪。
他們母親聽說后,也站出來說:“我是家中長者,該由我負責。”這家人,不管真假,起碼都愿意扛事兒。
最后朝廷定的是孔褒的罪,孔融沒被治罪,反而因為這件事名聲大噪。
后來他當了官,一路升到北海相。
這人嘴上厲害,辦事也有一套。
北海那邊兵荒馬亂,黃巾軍鬧得兇,孔融干脆寫信給平原相劉備求援。
那時候劉備地位不高,能被孔融看得起,后來還一直記著這份情。
可孔融這人有個大毛病——愛說實話。
董卓專權(quán)那陣,他在朝上當眾懟董卓,說他廢立皇帝是亂臣賊子。
結(jié)果呢,差點被調(diào)職發(fā)配。
不過他也不怕,去了照干自己的事。
再后來,曹操專權(quán),他也照樣不留情面。
有一次他聽說曹操攻下鄴城,把袁紹家眷都搶過來了,還把袁熙的老婆甄氏給了自己兒子曹丕。
孔融當著曹操的面說:“你這是學周武王,打了紂王就把妲己賞給周公?可你這兒子怎么連別人的媳婦也拿?”
這話說得太硬了。
曹操臉都掛不住。
但當時還沒動他。
因為孔融是有名望的文人,又是孔子后代,殺他的話不好交代。
可到了208年這年秋天,曹操終于下了決心。
給孔融安了幾條莫須有的罪名,說他“誹謗朝政、圖謀不軌”。
其實就是不想再忍了。
孔融被捕那天,他沒求情,只提出一個請求:能不能放過他的兩個孩子。
一個七歲,一個九歲。
使者還沒開口,那個七歲的女孩就先站出來,說出了那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不是背書,不是裝懂。
是她真明白自己和哥哥的下場。
說完這句,她也不躲,也不哭,就站在那兒,像個大人一樣等著命運落下來。
一家人,沒一個活下來。
這個場面,被人記了下來。
之后幾十年,幾百年,這句話在士人圈子里傳來傳去,誰提起孔融,都會提到這個小女孩。
有人說,這就是孔家家教。
也有人說,這孩子太早懂事了。
但不管怎么說,這句話后來成了千古佳句,被稱為“絕句”,也確實不是夸張。
再說回曹操。
他殺孔融之后,確實清凈了不少。
那些嘴上不饒人的文人也都收斂了。
可他自己心里清不清楚,沒人知道。
他后來沒再提過這件事,史書里也沒留下太多記載。
不過有件事挺有意思。
《后漢書》里本來有《孔融列傳》,但在《三國志》里,陳壽只在《王粲傳》《徐干傳》里順帶提了一嘴孔融,說他“文才不錯,性格倔強”。
也沒寫他被殺的細節(jié)。
再后來,魏晉時期的文人開始重新整理這些舊事。
孔融的故事又被翻出來,尤其是他女兒那句話,越傳越廣。
講“家國”“氣節(jié)”的時候,總有人提起。
但從那以后,再也沒人敢當眾諷刺曹操了。
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
裴松之,《三國志注》,中華書局,1982年。
高啟安主編,《建安文學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
葛劍雄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