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喬
這真是把公共資源變成了彰顯“丑”審美的翻車現(xiàn)場!
誰說建筑一定是藝術(shù)?國內(nèi)一些“建筑杰作”正以清奇的畫風挑戰(zhàn)大眾審美底線。
這些“丑”建筑不僅成功憑借奇特造型火出圈,更讓網(wǎng)友直呼“設計師是跟市民有仇嗎?”
1.南京北站
在南京北站,在還沒建成前就名聲大噪的建筑,它的設計可謂是賺足了眼球。
從空中俯瞰,站體造型如同盛放的南京市花:梅花。
為了滿足旅客無縫換乘、方便旅客進出站,站房采用“雙光谷、井字形”的換乘空間結(jié)構(gòu)。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
當設計圖曝光,網(wǎng)友們的吐槽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那矩形的形狀以及側(cè)面的翼狀設計,怎么看都和衛(wèi)生巾有著極高的相似度,“南京護舒寶”“梅花牌衛(wèi)生巾”等外號不脛而走。
甚至還有人腦洞大開,配上了“流量大、無側(cè)漏”的宣傳語,讓人忍俊不禁。
這一誤解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因為建筑造型在比例和形態(tài)上確實與常見的衛(wèi)生巾過于相似,視覺沖擊太過強烈。
另一方面,人們在認知新事物時,往往會基于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聯(lián)想,衛(wèi)生巾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自然就成了網(wǎng)友們調(diào)侃的素材。
盡管官方努力解釋設計靈感源于梅花,但先入為主的“衛(wèi)生巾印象”已經(jīng)深深扎根在大家心中,想要扭轉(zhuǎn)過來可不容易。
2.蘇州東方之門
在蘇州金雞湖畔,有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東方之門。
不過,人們更習慣稱呼它為“低腰秋褲樓”。
這座由英國RMJM建筑設計公司、香港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和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歷時7年建成的建筑,總高度達301.8米,是蘇州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從遠處眺望,東方之門由兩棟超高層建筑組成,兩座塔樓并肩而立,底部相互分離,上部通過一個巨大的拱門相連,整體造型恰似一條巨型秋褲。
這一獨特的外形瞬間拉近了它與大眾的距離,“秋褲樓”的昵稱也隨之不脛而走。
設計師的初衷是將其打造成一座融合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的建筑,造型靈感來源于蘇州古典園林的月洞門與水鄉(xiāng)拱橋,意圖用現(xiàn)代鋼結(jié)構(gòu)演繹“移步換景”的園林哲學。
然而,大眾對東方之門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有人欣賞它的獨特創(chuàng)意,認為它是古典與現(xiàn)代的完美結(jié)合。
也有人覺得它造型怪異,與周圍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格格格不入,“秋褲樓”的稱呼里多少帶著些調(diào)侃與吐槽的意味。
3.上海尚嘉中心
在上海遵義路仙霞路口,有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上海虹橋尚嘉中心。
不過,它卻有個更“接地氣”的稱呼:“靴子樓”。
從側(cè)面望去,上海虹橋尚嘉中心那乳白色的外墻線條流暢,微微彎曲的造型與高高聳立的頂部,特別像一只巨大的靴子。
這樣的造型,也難怪會被大家戲稱為“靴子樓”。
設計師在設計時,本是希望從各個角度看大樓都能呈現(xiàn)出“L”字樣,以配合LV大廈的名頭,同時體現(xiàn)上海這座城市的活力與時尚感。
但這丑到極致的造型,絲毫沒有體現(xiàn)出時尚感在哪。
4.廣州圓大廈
廣州圓大廈,從遠處看上去就像是一枚巨大的銅錢,獨特的造型讓它迅速成為了廣州的一個網(wǎng)紅打卡點。
而它的設計理念也顯而易見,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圓形玉佩和古代的錢幣,意圖在珠江邊形成“8”字倒影,寓意大吉大利。
但如此美好的寓意卻引來了網(wǎng)友們的一致差評。
首先,外形被眾多網(wǎng)友批評為過于直白地追求財富寓意,“銅錢”造型和金燦燦的顏色,充滿了“暴發(fā)戶”氣息,有種過于強調(diào)金錢崇拜的感覺,毫無藝術(shù)底蘊可言。
其次,大廈在風水和文化寓意上也飽受爭議。
在粵語中,“圓”音同“完”,“廣州圓”的讀音近似“廣州完”,被認為不吉利。
而且傳統(tǒng)銅錢是外圓內(nèi)方,象征天圓地方,但廣州圓大廈內(nèi)外皆圓,背離了這一傳統(tǒng)理念。
再者,從實用角度出發(fā),更是“中看不中用”。
大廈的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便,周邊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
5.廣西柳州雙魚匯
在廣西柳州,有一座投資近3億人民幣打造的建筑“雙魚匯”。
總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 ,位于柳州市河東片區(qū),坐擁200米臨江面,地理位置優(yōu)越,本應是柳州的地標建筑。
雙魚匯的設計理念十分美好,它以兩條騰空躍起的大型鯉魚為原型,寓意著經(jīng)濟發(fā)展騰飛。
而鯉魚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本就有著吉祥、富貴的寓意,這一設計初衷無疑是想將美好的愿景融入建筑之中。
但實際中的造型卻實在是沒法不讓人吐槽!
魚躍龍門,魚無頭無尾,反倒一眼看上去更像是個“尿壺”。
從正面望去,前面又大又彎的部分像極了尿壺的壺身,后面翹起的部分則恰似壺嘴。
特別是在夜晚亮燈的時候,這種視覺效果更加明顯,而柳州也因此被調(diào)侃為“壺城”。
6.廣西新媒體大廈
在南寧市良慶區(qū)五象大道691號,廣西新媒體大廈坐落于此。
大樓外立面為弧形構(gòu)造,建筑外墻大部分實墻和裙房玻璃為連續(xù)的三維曲面造型,夜晚亮燈時,獨特的造型在燈光的映襯下格外醒目。
其設計靈感來源于“桂林山水”“龍脊梯田”等廣西山水元素,意圖將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建筑之中,實現(xiàn)標志性與地域性的結(jié)合。
但建成后,大眾對于這座大廈的外觀的評價卻并不友好。
許多人覺得它的造型怪異,甚至有一些低俗的聯(lián)想。
在網(wǎng)絡上,它被戲稱為“廣西之根”。
只因三座塔樓的組合造型被認為神似某一人體器官。
尤其是在晚上,主樓頂部噴射出煙花,這種視覺效果更是加深了人們的這種印象,相關吐槽的視頻和帖子在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
甚至因其獨特的“丑”,它還登上了2019年中國十大丑陋建筑的榜單,上榜理由為 “低劣模仿,形象粗鄙”。
7.河北福祿壽樓
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zhèn)有一座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天子大酒店的建筑福祿壽樓。
這座高四十多米,由彩塑“福祿壽”三星像組成。
乍一看建筑外形氣勢恢宏,形象逼真,還曾獲得過“最大象形建筑”的稱號,登上吉尼斯紀錄。
雖然登上了海外榜單,但在中國它卻有著不一樣的評價。
甚至還將這“三位神仙”,給列入了“最丑建筑”的行列。
有網(wǎng)友吐槽:“這建筑看起來就像三個巨大的玩偶突兀地擺在那里,毫無美感,晚上看還有點嚇人?!?/p>
盡管它憑借獨特的造型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拍照,成為當?shù)氐囊粋€標志性建筑,但更多的是出于獵奇心理,而非對其建筑美學的認可。
如今,這座酒店在疫情的沖擊下已經(jīng)停業(yè),但其獨特的造型依然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8.昆山“大閘蟹”
昆山,作為全國知名的陽澄湖大閘蟹產(chǎn)地,有著“螃蟹之鄉(xiāng)”的美譽。
為了更好地宣傳本土的大閘蟹文化,于是就有了巴城蟹文化館,這座巨大的“大閘蟹”建筑。
蟹殼高高隆起,上面布滿了凹凸不平的紋路,逼真地還原了蟹殼的質(zhì)感。
蟹鉗和蟹腿也被設計得栩栩如生,甚至連蟹腿上的絨毛都清晰可見。
從遠處看,完全就是一只放大了無數(shù)倍的螃蟹趴在那兒,毫無美感可言。
而且大閘蟹本身的外形并不美觀,放大成建筑后,更是放大了這種視覺上的不適感。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這座建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吸引了人們對昆山陽澄湖大閘蟹的關注,但這種以丑為 “賣點”的方式,是否真正能起到弘揚大閘蟹文化的作用,還值得商榷。
9.昆明手機大廈
昆明手機大廈,曾經(jīng)是昆明的一座地標性建筑,它的外形就是一只巨大的手握著一部小靈通手機。
無論是手機的屏幕、按鍵,還是那獨特的造型,都十分逼真,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一部老式手機的放大版。
在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小靈通作為一種新興的通訊工具,正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時尚與科技的象征。
當時,這座手機大廈的設計理念極具前瞻性,旨在突出科技感,展示昆明這座城市對科技潮流的追求,同時也希望通過獨特的建筑造型,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購物。
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手機行業(yè)更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靈通很快就被智能手機所取代,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小靈通手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這座手機大廈也因此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曾經(jīng)代表著時尚與科技的造型,如今卻成為了時代變遷的見證,顯得與周圍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格格不入。
結(jié)語:
雖說“別具一格”才是好,但這種奇葩的設計真是很難讓人不吐槽。
只能說,下次還是別找國外設計師來設計了。
一味地想追求高大上的格調(diào),但審美不能契合中國人的眼光,格調(diào)再高,立意再新奇,一定程度上也只能算是個“失敗的設計”。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