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手工藝對話。
繼2024年亮相法國巴黎國家裝飾藝術博物館后,“新生萬物——中國非遺與當代設計展”(以下簡稱“新生萬物米蘭展”)于2025年金秋登陸意大利米蘭塞爾貝洛尼宮(Palazzo Serbelloni)。在中意建交55周年之際,這場以“歷史延綿、社交不止”為主題的展覽,通過非遺這一跨越時空的交流媒介,叩響了兩大文明古國在手工藝與設計領域的共鳴之門。
“新生萬物米蘭展”開幕式現(xiàn)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10月3日,“新生萬物米蘭展”聯(lián)合策展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接受《歐洲時報》專訪。談及策展理念、中意文明互鑒歷史,以及非遺如何以當代表達煥發(fā)新生時,她的言語間,透出當代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自信與文化自覺。
·明暗交織:讓展品“活起來”
“去年我們以‘五行’為主題,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體現(xiàn)‘天人合一、物物相生’的東方哲學;今年來到世界設計之都米蘭,我們希望通過‘歷史延綿,社交不止’這一主題,展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互動?!痹诠诺鋬?yōu)雅與歷史厚重感兼具的米蘭塞爾貝洛尼宮,身著融合中式非遺工藝與現(xiàn)代設計的紫色絲緞上衣的楊瀾向記者娓娓道來,舉手投足盡顯東方美學的從容優(yōu)雅。
“新生萬物米蘭展”聯(lián)合策展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楊瀾接受《歐洲時報》專訪。
此次展覽線索設計巧妙,“明”“暗”交疊——展覽空間被劃分為“晚宴”“雅集”“品茶”“戲劇”四大場景明線,以此喻示人際關系從“相逢”“相識”“相知”到“相望”的層層遞進。而這條描繪個人間情感深化軌跡的暗線,實則也是中意兩大古老文明之間文化往來的隱喻?!皬鸟R可·波羅將中國的建筑、絲綢、制紙技藝等介紹給歐洲,到利瑪竇把意大利和歐洲的地球儀、自鳴鐘、古鋼琴等制作技藝帶入中國,手工藝一直是連接兩國文明的重要紐帶,也可以從中看見彼此間的交往與影響?!睏顬懻f。
這樣一個場景與情感雙線交織的敘事,讓非遺手工藝不再是割裂的、孤立的,而是成為場景本身,成為社交中的媒介?!熬拖瘛俄n熙載夜宴圖》中,人物的坐臥起居、樂器酒具、服飾配飾等共同構成了身份與關系的表達。我們借用同樣的邏輯,搭建出社交場景和人物關系,以此讓其中的家具、瓷器、漆器等重新‘活起來’,成為人們交流情感的載體。”
·非遺邂逅米蘭:設計與匠心共鳴
談及“世界設計之都”米蘭的獨特城市氛圍時,楊瀾認為,這座城市的文化氣息與“新生萬物展”的主題天然契合。
“米蘭有著深厚的設計傳統(tǒng)。在這里生活過十多年的達·芬奇不僅是畫家,更是一位工程師和設計師。他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我們這次展覽中展示的榫卯橋梁、古戲臺結構不謀而合——那種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而不倒的結構智慧與精妙技藝,正是中國工匠精神與設計智慧的生動寫照?!?/p>
她指出,米蘭在全球設計界享有盛譽,選擇在此舉辦“新生萬物展”,既是一次對“設計之都”的致敬,也希望通過與意大利各界的交流,讓世界看到中國新一代設計師的理念與創(chuàng)造力,在文明之間架起新的對話之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由中國家具協(xié)會帶來的原創(chuàng)家具設計,也與意大利家具產(chǎn)業(yè)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懊滋m是時尚與工業(yè)設計之都,而中國的手工藝承載著千年的匠心與文化積淀。”楊瀾說,“兩者的邂逅,必將激蕩出新的共鳴與靈感?!?/p>
展覽現(xiàn)場的山西臨汾牛王廟古戲臺模型。(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AI美學實驗:看見“看不見的工藝”
有別于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展覽,本次“新生萬物米蘭展”大膽運用人工智能與多媒體等新技術,為古老的手工藝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事實上,古代的非遺本身就是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比如陶瓷燒制就蘊含著極高的科學智慧?!睏顬懟貞浀溃霸谌ツ甑陌屠枵股?,我們利用AI模擬放大了蘇繡中極其細膩、肉眼幾乎難以分辨的針法;今年,我們又通過動圖與三維動畫,讓古人的生活畫面與榫卯橋的內(nèi)部結構生動重現(xiàn),讓觀眾真正看見了‘看不見的工藝’?!?/p>
她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科技為傳統(tǒng)技藝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讓非遺手工藝的精妙過程與手作智慧的優(yōu)美,以全新的方式被重新理解與欣賞。在“新”與“舊”交融之間,非遺不再被封存于玻璃展柜后,而是在科技的光影中煥發(fā)出新的溫度與生命力。
《唐人宮樂圖》動畫與中國傳統(tǒng)織機模型展示。
·從非遺到品牌:文化為魂,交流為橋
在楊瀾看來,非遺絕不僅僅只是被陳列和守護的文化遺產(chǎn),更是一種“智慧與優(yōu)美”的生活方式的延續(xù)。
“過去我們在談論非遺手工藝時,往往強調(diào)它的保護和傳承。但我想說,所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實就是我們先輩的生活方式?!睏顬懳⑿χ忉專湃税阎腔廴谌氤?、穿、行、坐的每一個細節(jié)——茶道、香道、白酒,這些生活藝術的精華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新發(fā)現(xiàn)與喜愛。
她認為,當代設計師的使命之一正是“翻譯”傳統(tǒng):從古老的東方生活美學中汲取靈感,以當代語言重新詮釋,讓非遺在現(xiàn)代語境中煥發(fā)新生?!拔覀兿Mㄟ^當代設計,讓非遺成為年輕人、乃至全球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再次被日常所擁抱?!?/p>
中國藝術家作品展示。(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隨著話題的深入,楊瀾將視野從生活延伸至文化傳播與品牌成長。她認為,當下正是“中國創(chuàng)造”和“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關鍵時期,而文化價值正是品牌的靈魂所在?!爸袊放谱呦蛉?,不能僅僅靠我們的物美價廉,也要去挖掘文化的價值,才能夠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所以‘新生萬物展’是在搭建一個文化與產(chǎn)業(yè)交流的平臺,同時也希望成為中國品牌提高文化內(nèi)涵、贏得國際認同的平臺。”
楊瀾指出,中意間的經(jīng)貿(mào)與文化交流自絲綢之路時代就從未中斷。盡管當前全球化進程波折起伏,但在她看來,如今這場以手工藝為媒的文化交流,恰是一種“再全球化”的溫柔表達:“我們相信,文明之間的交流和經(jīng)貿(mào)往來是不可阻擋的。在這樣一個大趨勢下,我們希望通過非遺手工藝和當代設計等展示來促進兩國產(chǎn)業(yè)間的相互交流,同時也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可能性?!?/p>
中國設計師作品展示。(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非遺煥新:讓文化走得更遠
談及未來規(guī)劃,楊瀾透露,“新生萬物展”將成為全球巡展品牌,讓全球觀眾都能看到中國非遺的當代表達。當記者好奇下一站將在哪里時,她笑著說:“得給大家留一點懸念。”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以多媒體的方式去記錄、傳承、煥新我們的非遺文化。所以除了像電視節(jié)目、線下展覽外,我們還會通過網(wǎng)絡、自媒體、短視頻等各種方式來推廣中國的非遺手工藝?!?/p>
她進一步介紹道,“新生萬物”團隊還計劃打造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展示非遺傳承人與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成果,讓更多優(yōu)秀的手工藝品進入現(xiàn)代消費體系?!拔覀兗纫v好手工藝背后的故事,也要讓這些作品融入當代生活。只有這樣,非遺才會真正‘活’在我們身邊,‘活’在當下?!?/p>
在米蘭這座設計之都,“新生萬物展”讓中國手工藝在全球設計語境中奏響東方匠心的悠遠樂章。正如楊瀾所言,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種“再全球化”的溫柔表達——讓文明在交流中延展,讓傳統(tǒng)在時代中重生。
或許,這也正是“新生萬物”的真義:讓匠心與時代共鳴,讓文化在新生中延續(xù),而后,再生。
“新生萬物米蘭展”展覽現(xiàn)場。(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歐洲時報記者盧嘉琦、夏曉彤米蘭圖文報道,部分圖片來源見標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