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年懸疑劇的金字招牌,紫金陳絕對榜上有名。這個名字幾乎成了國產(chǎn)犯罪劇的“質(zhì)量保證”——《隱秘的角落》《無證之罪》都是他的杰作。如今,他又帶來一部聽名字就讓人挑眉的劇——《低智商犯罪》。一聽標(biāo)題,觀眾還以為是喜劇,結(jié)果這劇偏偏用“蠢人辦案”的殼子,藏著一出暗流洶涌的懸疑好戲。
一樁離譜命案,揭開荒誕世界
故事發(fā)生在虛構(gòu)的三江口市,一上來就給觀眾一記重拳——刑警隊長被人殺了。要知道,在以往的國產(chǎn)刑偵劇里,死的都是配角或嫌疑人,刑警隊長慘遭毒手這種設(shè)定,簡直是“開掛級”的反套路。而偏偏就在這場震驚全市的命案中,新上任的刑警張一昂撞了大運,一邊破連環(huán)殺人案,一邊接過隊長之位,這起“高開荒誕局”的劇情,就這樣炸開了鍋。
高智商犯罪玩爛了,那就反著來
紫金陳這次偏不走尋常路。別人玩“天才殺人”,他偏要搞“低智商犯罪”。富商周榮和他的團伙一個比一個蠢,行事像在演小品,表面囂張,其實智商堪憂。張一昂查他們時,簡直像在參加綜藝節(jié)目——一邊破案,一邊被笑出聲。最妙的是,這種“蠢賊聯(lián)盟”的設(shè)定,并不是為了搞笑,而是通過荒誕反襯現(xiàn)實,讓觀眾意識到:犯罪有時并非高智商的代名詞,更多是人性的失控。
靠運氣破案,竟成了邏輯閉環(huán)
劇里最出彩的地方,是對“偶然”與“必然”的反諷。張一昂不是靠縝密推理,而是靠迷路、外賣訂單、劫匪內(nèi)訌……一連串看似離譜的巧合破了大案。觀眾看得直呼離譜,卻不得不承認——現(xiàn)實中,真有不少案件,是靠運氣打開局面的。編劇在嘲諷刑偵劇的同時,也在借“低智商”提醒觀眾,命運有時比智商更捉弄人。
笑點密集,卻笑得發(fā)涼
《低智商犯罪》表面上是輕喜劇風(fēng)格,實則藏著不少冷峻的諷刺。比如張一昂那句:“同時撬動兩個案子,這提前一年還超額完成任務(wù)了?!币痪渑_詞就把“刑偵流水線”式破案的套路給挖苦得體無完膚。劇中處處都是這種“笑著扎心”的橋段,讓人笑完才發(fā)覺背后那股荒誕感,正是現(xiàn)實投射。
導(dǎo)演劉海波:熟手玩出新花樣
導(dǎo)演劉海波的名字一出現(xiàn),觀眾心里就穩(wěn)了。這位白玉蘭獎得主,從《塵封十三載》到《三叉戟》,早已是刑偵劇老炮。這次他帶隊拍“低智商”,簡直是高手玩極限挑戰(zhàn)。如何在“智商下限”的設(shè)定中拍出節(jié)奏感和懸念感,對劉海波而言無疑是一場自我挑戰(zhàn)。而他顯然做到了——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到一絲不安,在輕松中嗅到危險的氣息。
王驍、王傳君:聰明演員演“蠢人”更難
演員陣容更是亮點。王驍演的張一昂,一副“有點聰明又不太聰明”的模樣,正好卡在角色的“中智區(qū)間”。王傳君飾演的富商周榮,則像是看穿一切又啥都做不對的反派,既有威脅感,又自帶喜感。加上田曦薇、董寶石、姜冠南、王沛祿等一眾配角的助攻,這部劇的“智商錯位感”幾乎成了最大的看點。
“低智商”是一種態(tài)度,不是笑話
別被名字騙了,這劇的“低智商”其實是種反思。它揭露的不只是犯罪者的愚蠢,更是制度、權(quán)力與命運之間的荒唐循環(huán)。那些“看似偶然”的破案過程,其實是在提醒觀眾:如果社會缺乏理性思考與制度支撐,再聰明的人也會陷入愚蠢的循環(huán)。這種“笑中帶刺”的諷刺,才是紫金陳真正想讓人看到的東西。
懸疑劇的新賽道:反套路的勝利
當(dāng)所有懸疑劇都在拼智商、拼推理,《低智商犯罪》反而靠“蠢”出圈。它把原本緊繃的刑偵敘事松了口氣,卻又在輕松里藏了諷刺與深思。觀眾笑著笑著,就被拷問了——究竟是誰在犯傻?是劇中的人,還是我們這些對“高智商犯罪”上頭的觀眾?
《低智商犯罪》或許會成為紫金陳作品中的一次“腦洞革命”,它不靠陰郁氛圍嚇人,而是靠“荒誕現(xiàn)實”震撼人心。真正的高智商,不在犯罪,也不在破案,而在能從一出鬧劇中,看見社會的鏡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