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吉林敦化10月8日電 (記者 郭佳)金秋時節(jié),吉林省敦化市額穆鎮(zhèn)的人參田里一派繁忙景象。39歲的溫明泉站在地頭,看著人參被一株株挖出,臉上難掩喜悅。工人們緊隨其后,分揀、去泥、分級,動作緊湊而熟練。
溫明泉一邊指揮,一邊算著經濟賬:"好參一斤能賣到兩百元,普通的也能賣五六十元。一坰地(15畝)算下來,凈利潤能達到六七十萬元。"
地處長白山西麓的敦化市,是吉林省人參種植第一大縣。這里的園參留存面積達12萬畝,林下參也有2.8萬畝,兩項數據均居全省首位。得益于坡地較多和中溫帶冷涼氣候,敦化為人參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huán)境。
溫明泉是當地種參大戶,多年來一直堅持種植5年以上的老參。"雖然周期長、風險高,但市場認可度更高。"采收旺季,他每天雇工上百人。盡管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他依然堅持這一策略:"老參才有吸引力,不愁賣。"
作為中國北方最重要的人參產區(qū),敦化市曾長期面臨"高產卻不高效"的尷尬——大量鮮參在收獲后直接被運走,參農大多只能充當原料供應商,加工與品牌附加值流失外地。
"我們這兒沒有人參交易市場,賣參得跑去外地,路遠不說,價格還得別人定。"溫明泉道出了當地眾多參農的共同困境。原料外流不僅利潤被擠壓,更導致本土對產業(yè)鏈掌控力的缺失。
近年來,吉林省大力推進人參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全鏈條重塑產業(yè)格局。這一轉變也促使參農主動調整種植結構,像溫明泉這樣的大戶,正通過延長種植周期、提升管理與分級標準,不斷增強產品自身的議價能力。"種5年以上的人參,正在成為新趨勢。"他說。
眼下,溫明泉正在籌建自己的人參加工廠,當地政府已多次上門提供服務與支持。"工廠建成之后,銷路和利潤就更穩(wěn)了。不少電商平臺來考察后,對我們的人參非常滿意,需求量很大。"
敦化本土擁有敖東等多家知名藥企,長期致力于人參的精深加工,開發(f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持續(xù)消化本地原料。近幾年,一批新興企業(yè)如敦化市潤綠農業(yè)科技公司等也迅速成長,為人參產業(yè)發(fā)展注入新活力。
該公司開發(fā)的人參膏、人參蜜片等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受歡迎,還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我們既研發(fā)適合中老年人的保健品和藥品新劑型,也推出面向年輕群體的時尚健康產品,不斷探索人參在食品、飲料、美妝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應用。"該公司副總經理左程元說。
敦化市人參產業(yè)發(fā)展促進中心主任魏新豐介紹,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引導金融與保險服務覆蓋種植風險,助力中小企業(yè)開拓更穩(wěn)健的市場渠道。
如今,敦化的參農不再只是泥土中的耕耘者,更成為了產業(yè)鏈上的主動布局者。從原料輸出到品牌自立,從單一種植到多元加工,這條轉型之路正在緩緩拓寬。(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