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半島北部的沙漠地帶,烈日下的石壁上隱約浮現(xiàn)出巨大的駝影。它們昂首、伸頸、身披厚厚的冬毛——不是神話,也非雕塑,而是被風沙保存了上千年的史前巖畫。
沙特阿拉伯的古代真人大小巖畫揭示了最早的人類存在和沙漠綠洲。
這些巨型駱駝浮雕散布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杰貝爾·阿爾南(Jebel al-Naslaa)、杰貝爾·米斯馬(Jebel Misma)與杰貝爾·姆萊哈(Jebel Mleiha)地區(qū),合稱“阿拉伯巨駱駝巖畫群”。
最早的考古線索出現(xiàn)在 2016 年,當時一支沙特遺產委員會勘測小組在杰貝爾地區(qū)發(fā)現(xiàn)異常雕刻殘跡;2021 年起,沙特與德國考古研究所(DAI)組成聯(lián)合團隊展開系統(tǒng)發(fā)掘。至 2023 年,團隊在《考古科學雜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發(fā)表首份結構分析報告;2025 年,克蘭菲爾德大學與馬爾堡大學合作團隊通過同位素測年與巖層分析,確認其年代距今約 7000 至 8000 年。
這些巖畫并非寫意的藝術想象,而是古代人類在石頭上留下的知識痕跡——關于季節(jié)、氣候、遷徙、發(fā)情期與水源的經驗,被一點一點刻入巖面,成為最早的“時間記錄裝置”。
一、時間的地層:從末次盛冰期到全新世濕潤期
在距今約 2.5 萬至 1 萬年前,阿拉伯半島經歷了劇烈的氣候震蕩。
- 末次盛冰期(約公元前 25000–20000 年):沙漠極度干旱,人類活動稀少;
- 全新世濕潤期(約公元前 10000–5000 年):氣候轉暖,湖泊與草場再生,部落重返荒原。
正是在這段相對溫潤的時期,巖畫開始出現(xiàn)。研究者利用石英風化層的放射性測定,確認這些浮雕制作于氣候轉折的節(jié)點,代表著人類重新掌控自然節(jié)律的嘗試。
巖壁上可見多次重刻痕跡——不同時代的手在同一塊石頭上留下痕跡,像時間自身的疊寫。
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62塊巖畫板,上面刻有176幅動物和人物圖案
二、被刻下的知識:從觀察到記憶
這些駱駝圖像絕非偶然。考古分析顯示,約 四分之三的圖像描繪雄性駱駝,多處于發(fā)情期:頸部隆起、下頜伸長、冬毛密集。
這是一種季節(jié)性觀察的符號化。在降雨與繁殖周期交替的地區(qū),雄性發(fā)情期與氣候轉變密切相關。對依賴遷徙與放牧的早期群體而言,這類生理現(xiàn)象成為預測季節(jié)的重要“自然歷法”。
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們把氣候節(jié)律、動物行為與地理記憶刻在巖石上,使之成為可傳承的“圖像知識”。
這些巖畫是原始的“數據庫”——記錄著時間的循環(huán),也標注著“何處有生命”。
三、觀看的考古:圖像與地理的重疊
巖畫多分布在古湖泊盆地邊緣與季節(jié)性水道交匯處。從航拍圖看,這些遺址幾乎勾勒出一張?zhí)烊坏貓D——水、草、巖、人類的關系在此疊合。
聯(lián)合考古團隊使用無人機與激光掃描技術重建了現(xiàn)場:駱駝形象多面向同一方向,排列如行列,似在緩慢前行。
這并非偶然,而是一種地理性敘事:
圖像與地形共同構成記憶的坐標系。
古人面對巖壁時,看到的不是靜止的動物,而是“時間在行走的形狀”。他們在石上閱讀季節(jié),在裂隙中感知遷徙。觀看本身,便是一種最早的認知實踐。
杰貝勒米斯馬(JMI18)的巨型巖畫。圖片來源:M. Guagnin 等
四、記憶的地理:身份與延續(xù)
當代人類學者指出,在流動的游牧社會中,巖石是唯一不變的存在。風改向、水干涸,但石壁不動。
于是,它成為族群記憶的“錨點”——一種地理化的身份認同。
刻畫的行為,是存在的宣告:
“我們在此出現(xiàn)過,我們懂得時間?!?br/>
這種以巖為書的傳統(tǒng),在全球多地皆有呼應——從撒哈拉牛群巖畫到澳洲夢幻壁畫,再到西伯利亞的馴鹿石像。它們都在表達一個共同主題:
人類如何以圖像為語言,在地球上留下思想的痕跡。
所以
當現(xiàn)代考古學家用無人機重新俯瞰這些巨駱駝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史前藝術的雄渾,也看見了人類最早的“時間意識”。
在沒有文字、沒有歷法的時代,古人以石為紙、以鑿為筆,把季節(jié)、生命與地理刻入巖壁。那是知識的最初形態(tài),是文明的第一聲低語。
石頭不會說話,卻能保存思想。
它記錄了人類如何第一次讓時間停留,并在每一次凝視中被重新閱讀。
那些被風沙掩映的駝影,正是我們的共同記憶——一部刻在巖石上的史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