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泰山古樹的最早記載是哪棵樹?
最早的記載見于司馬遷的《史記?始皇本紀》:
始皇二十八年,上泰山,朝立石封,祠祀。下,風(fēng)雨暴至,休于樹下,因伸封其樹為五大夫。
書中寫到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樹之下,因大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
“五大夫”爵位為秦漢時二十等爵的第九級,大樹被封為“五大夫”之后,人們便將這棵樹稱之為“五大夫松”,后來五大夫松被錯傳成五棵松樹。
明代萬歷年間,古松被雷雨所毀。
清雍正年間,欽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時,補植五株松樹,現(xiàn)存二株。
乾隆皇帝登泰山的時候為“五大夫松”題詩,并鐫刻在“五大夫松”西北方向的石壁上。上面刻著:
何人補署大夫名,五老須眉宛笑迎。即此今兮即此昔,抑為辱也抑為榮。盤盤欲學(xué)蒼龍舞,謖謖時聞清籟聲。記取一枝偏稱意,他年為掛月輪明。
乾隆皇帝《詠五大夫松》石刻
五大夫松石坊位于五松亭東側(cè)盤道,二柱單間,坊為石筑,單檐廡殿頂,通高3.90米,寬4.90米。
隸額“五大夫松”四字,《岱史》五大夫松坊稱“誠意門”,坊于1983年為保護五大夫松改道重建。
在五大夫松石坊一側(cè), 有“飛來石”,奇大無比,《泰山道里記》稱:“相傳萬歷三十一年夏,自山巔墜此,因名飛來”。
飛來石:據(jù)稱“相傳萬歷三十一年夏,自山巔墜此,因名飛來”。
歷代文人騷客很多人歌頌過五大夫松,蒲松齡也寫了很多關(guān)于泰山和五大夫松的文章。
蒲松齡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勤奮聰明過人,19歲時就連中縣、府、道三個第一。
當(dāng)時主持山東學(xué)政贊其為其文章“如空中聞異香,百年如有神”,名聲大振。
令人不解的是,蒲松齡一輩子趕考屢屢不中,直到71歲才補了歲貢生的名銜,因為年齡太大,最后也放棄了去國子監(jiān)的讀書機會。
蒲松齡才華橫溢,但是直到風(fēng)燭殘年才補歲貢生,心中的惆悵自然是難以言表。
所以,蒲松齡經(jīng)常來泰山,《秦松賦》中,蒲松齡筆下的泰山五大夫松,寫出了秦松“貌與石而并古,色比黛而同青”的高古形象,轉(zhuǎn)瞬又寫出 “草腐煙消,香埋珠碎”,一切都成了煙云。只有秦松依然挺立,“亙古今而不墜” 。
蒲松齡眼中的五大夫松就是他自己,凜然風(fēng)骨浩然正氣,仕途不得志也不后悔,“字如其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