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里講:“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p>
人活一輩子,經(jīng)營好家庭,照顧好家人,乃是重中之重。
世界那么大,真正能夠安居的地方,只有自己的家。
家庭的福祉運勢,從來不會憑空而降,而是要盡心經(jīng)營、盡力創(chuàng)造。
要想知道一個家的風水好不好,只要看“手”,就能一目了然!
01夫妻攜手
古訓有言:“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p>
夫妻,是家庭的頂梁柱,是彼此的守護神。
若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恐怕霎那間家庭就要支離破碎。
可要是兩個人攜手同行,肝膽相照,便沒有過不去的坎,渾身都是力量,足以把家庭經(jīng)營得蒸蒸日上。
民國時期,周有光和張允和是出了名的“病秧子”夫妻。
周有光自幼得了肺癆,長期體弱多病,張允和也患有心臟病,被醫(yī)生斷言活不過五十歲。
兩個人喜結連理,親友們并不看好,因為誰都不信他們能扛過生活的風雨磨難。
但他們從不理會周圍的閑言碎語,而是始終牢牢牽著對方的手,互相照顧,舉案齊眉,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最后,周有光活到了112歲,張允和活到了93歲。
不止如此,夫妻倆還有余力專注事業(yè),前者成了“漢語拼音之父”,后者筆耕不輟,除了有自己的作品,還創(chuàng)辦了家庭刊物雜志。
《幼學瓊林》中說:“夫婦和而后家道成。”
不離不棄的伴侶,是對抗生活刁難最強大的后盾、最堅固的堡壘。
妻子的噓寒問暖會拂去丈夫滿身的疲憊,丈夫的關懷備至可慰藉受傷的心靈。
只要夫妻二人,攜手并進,相濡以沫,家庭自然會走上坡路,實現(xiàn)財富與幸福的雙贏。
02父母放手
《格言聯(lián)璧》有云:“至要莫如教子。”
子孫出息,家門自然昌盛;子孫庸碌,家門難逃衰落。
但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父母的溺愛,只會讓孩子成為巨嬰。
在家窩里橫,在外唯唯諾諾,甚至驕橫無禮,將家庭拖入深淵。
為人父母,舍得放手,教孩子獨立自強的品性,給孩子增長見識的機會,才是真正的遠見。
漢代時,道路不通,行走不便,且盜匪橫行,安全難保。
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見他司馬遷有小成,便指示他出門遍訪河山,查訪歷史遺跡,搜羅古事舊聞,探究社會風俗。
彼時,司馬遷不過二十歲,放到現(xiàn)在是尚未大學畢業(yè)的年齡。
可司馬遷從長安出發(fā),歷經(jīng)長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黃河等流域,親身游歷了大半個天下。
也正是這段難得的閱歷,讓司馬遷學識日漸豐富,心境日益開闊。
日后即便遭受宮刑仍未自暴自棄,還寫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司馬一家亦得以名垂千古。
常言道:“慣子如殺子。”
比起無微不至的關心,適時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托舉。
歷過世事,見過世面,這樣的孩子,定可撐起一個家的繁榮昌盛。
03家人搭手
《禮記》有言:“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
家好比一艘小船,難免會遇到狂風暴雨,陷入低谷險灘。
如果家人不和,內斗不止,遇事時袖手旁觀,必會搖搖欲墜。
反之,人心齊,泰山移,互相搭把手,你拉我一下,我?guī)湍阋换?,興旺發(fā)達近在眼前。
東漢末年,袁紹和袁術兩人是親兄弟,本該守望相助。
可他們卻因各自為政,各懷心思,甚至水火不容,互相攻訐。
最后的結局是袁術稱帝被滅,袁紹也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為曹操所破。
而清代的曾國藩,不過普通農家子出身,難免陷入單打獨斗的困局。
但他在湖南興辦團練時,家中兄弟如曾國荃、曾國潢、曾國華等人,皆隨從深厚鼎力相助,讓曾國藩得以打開局面,一路高升。
曾國藩對兄弟們也不吝提拔重用,給他們晉身之階,使得曾氏家族自此興盛。
正如曾國藩所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p>
一個人或許走得快,但一家人搭手合作才能走得遠。
工作不順時,是家人給予幫扶;身體疲憊時,是家人給予關照。
有事一起扛,有難一同擔,有福一起享,足以讓整個家族的勢力得到躍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