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合幽夢
前幾天跟閨蜜小敏吃飯。
她扒拉著碗里的麻辣燙嘆氣:“以前還琢磨找個情人膩歪,現(xiàn)在倒好,連個能一起按時吃早飯、周末搭伴逛超市的人都難尋。
”這話我聽著特熟,好像身邊不少人都有這感覺——原來那種藏著掖著、提心吊膽的“情人關系”,早就不香了。
現(xiàn)在大家談感情,更在意“舒服”“自在”,還冒出了好幾種新相處模式,說不定你正處在其中一種里呢?
第一種叫“搭子式關系”,說白了就是“有事一起干,沒事不糾纏”。
就像我同事小李,跟他對象是健身房認識的,一開始就說好“不逼婚、不查崗,主打一個互相陪伴”。
早上一起早起跑步,晚上偶爾約著吃頓家常菜,周末要么一起去露營,要么各自找朋友玩,誰也不干涉誰的私人空間。
小李說:“以前處對象總想著‘以后’,壓力大得很。
現(xiàn)在這樣挺好,餓了有人一起吃飯,累了有人陪你嘮兩句,不用想那些亂七八糟的,輕松?!?/p>
第二種是“靈魂共振型”,講究的是“話能說到一塊兒,心能貼到一起”。
我鄰居王姐和她先生就是這樣,倆人都不愛熱鬧,周末最愛窩在沙發(fā)上看老電影,看完能聊半夜。
從導演的手法聊到自己小時候的事兒,哪怕說的都是些雞毛蒜皮,也沒人覺得煩。
王姐總說:“以前以為找對象得條件匹配,后來才發(fā)現(xiàn),能有個人懂你沒說出口的話,比啥都強。
就像周國平說的,“好的親密關系,是兩個靈魂的彼此看見”,這種關系里,不用刻意討好,只要做自己就夠了。
第三種是“成長合伙人”,倆人像隊友一樣,一起變好。
我表哥和表嫂就是典型,剛在一起時倆人都沒啥存款,還都在基層崗位。
后來表哥想考建造師證,表嫂就陪著他一起學,晚上表哥做題,表嫂就背會計知識點。
表嫂想開個小網店,表哥就幫著拍圖、打包?,F(xiàn)在表哥證考下來了,工資漲了不少,表嫂的網店也慢慢有了起色。
表哥說:“不是誰養(yǎng)誰,是我們一起把日子過好,這種一起往前沖的感覺,比甜言蜜語管用多了。”
第四種是“佛系陪伴型”。
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細水長流。
樓下的張爺爺和李奶奶就是這樣,倆人結婚快五十年了,平時不怎么說話,張爺爺看報紙,李奶奶就織毛衣,到了飯點,李奶奶喊一聲“吃飯了”,張爺爺就放下報紙過來。
晚上倆人會一起在小區(qū)里散步,走得慢,偶爾互相扶一把。
有次我問李奶奶,這么平淡不覺得無聊嗎?
奶奶笑了:“哪有那么多激情啊,老了才知道,能有人陪你吃每一頓飯,陪你走每一段路,就是最好的了。”
最后一種是“雙向救贖型”,倆人像彼此的光,互相拉著走出低谷。
我朋友阿凱以前得過抑郁癥,那段時間天天把自己關在家里,后來認識了現(xiàn)在的對象。
姑娘知道他的情況后,沒催他好起來,只是每天陪他曬太陽,跟他說自己小時候的糗事,還帶他一起養(yǎng)多肉。
慢慢的,阿凱愿意出門了,也敢跟人說話了。后來姑娘失業(yè),天天焦慮,阿凱就陪著她投簡歷,晚上給她做她愛吃的糖醋排骨,說“沒事,我養(yǎng)你一陣子,咱們慢慢來”。
阿凱說:“以前覺得自己是個麻煩,直到遇見她才知道,好的關系不是你多優(yōu)秀,而是你不好的時候,有人愿意拉著你一起好?!?/p>
其實啊,感情哪有什么固定模板,以前覺得“情人”是捷徑,后來才發(fā)現(xiàn),那些藏著的、裝著的,早晚會累。
現(xiàn)在大家更明白,不管是哪種關系,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時,不用偽裝、不用將就,能踏實、能開心,就是最好的。
你現(xiàn)在處的,是這五種里的哪一種?或者你有更舒服的相處方式?
反正感情這事兒,自己覺得好,比啥都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