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陽湖畔的共青城,每一寸土地都銘記著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每一片新綠都訴說著一種精神的傳承。今年,是上海青年志愿墾荒隊響應黨的號召、踏上江西紅土地70周年,也是這座由荒灘蝶變而成的青春之城建市15周年。當歷史的聚光燈再次投向這片熱土,我們不僅看到以陳家樓為代表的老一輩墾荒者用血性與信念鑄就的基石,更看到如陳得靈這般“墾二代”用一生的堅守與奉獻,將“堅韌不拔、艱苦創(chuàng)業(yè),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墾荒精神,化為平凡歲月中的生動實踐。
血脈傳承:從血書墾荒到精神立家
1955年,21歲的陳家樓以一封血書明志,喊出“向困難進軍,把荒地變成良田”的豪邁誓言,帶領上海青年志愿墾荒隊在九仙嶺下披荊斬棘,開啟了共青城從“共青社”到“共青城”的傳奇序幕。他留給歷史的,是一個拓荒者的背影;而他留給子女的,是比物質更為珍貴的財富—精神的坐標。
“父親沒有給我留下什么物質上的財富,但是精神層面的東西給予我們很多?!标惖渺`的話語樸實而深刻。這精神,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是自力更生、服務社會的擔當。陳得靈的童年,浸透著拓荒的艱辛與豪邁。他從小目睹父輩們如何用血汗將沼澤荒丘變?yōu)榱继镂滞粒矊ⅰ俺钥嗄蛣?、勤儉節(jié)約”的基因刻入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簡單的子承父業(yè),而是精神的薪火相傳。他懂得,今天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正是從父輩們沾滿泥漿的雙腳下一步步走來的。這種認知,奠定了他一生為之奮斗的信念基石,以正是這份厚重的精神遺產,為陳得靈的人生奠定了基調,讓他深刻理解“要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服務社會?!?/p>
平凡堅守:在多重角色中詮釋奉獻
作為“墾二代”,陳得靈的人生軌跡與共青城的發(fā)展緊密交織。他是這座城市成長的親歷者、建設者,也是一塊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磚”。他沒有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而是選擇了一條與父輩同樣充滿奮斗色彩的平凡之路。他先后在象征共青城產業(yè)起步的鴨鴨羽絨服裝廠做過普通工人,憑借努力成長為服裝設計技術員,又轉戰(zhàn)銷售崗位,洞察市場脈搏。不甘于安逸的他,還曾手握方向盤,駕駛出租車穿梭于城市之間,體驗著最基層的營生。每一次職業(yè)轉換,都是對“開拓奮進”精神的當代詮釋。最終,他在江西起鳳苗木有限公司找到了新的耕耘天地,將汗水灑向苗圃,如同父輩當年將汗水灑向荒地。將墾荒精神注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這座年輕城市增添著郁郁蔥蔥的底色。
精神不息:花甲之年的新“墾荒”
如今,已屆花甲之年的陳得靈,身份是共青城市上海青年志愿墾荒隊創(chuàng)業(yè)交流促進會(簡稱:共青城市墾促會)會長、共青城市新聯(lián)會常務副會長。頭銜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責任與傳承。
角色轉變,但初心未改。他從一名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轉變?yōu)槌鞘芯褙敻坏氖刈o者和傳播者。在墾促會,他致力于挖掘、整理墾荒歷史,走訪慰問老墾荒隊員,組織各類紀念活動,讓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不被時光塵封。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精心呵護著“墾荒精神”這棵參天大樹,讓它的枝葉蔭庇后世。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年輕一代生動詮釋著“堅韌不拔、艱苦創(chuàng)業(yè),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深刻內涵。
他并未安享晚年,而是每天依然活躍在他的苗圃基地,修枝剪葉、澆水施肥、躬耕隴畝。這片綠色的園地,不僅是他事業(yè)的延續(xù),更是他踐行墾荒精神的新場域。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墾荒不僅僅是開墾土地,更是開墾事業(yè)、開墾人生、開墾未來。
從父輩開墾萬畝荒灘的驚天壯舉,到子輩培育一草一木的默默堅守,變的的是時代場景,不變的是那份“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底色和“服務社會”的初心。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yè),卻用日復一日的勤勞、堅韌與熱愛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到兢兢業(yè)業(yè)。這種在平凡中堅守、在需要時挺身而出的品質,正是“墾荒精神”在新時代最樸實的體現。陳得靈平凡而奉獻的一生,是千千萬萬共青城建設者的縮影,他們支撐起這座年輕城市的繁榮與發(fā)展,他們是這座城市真正的英雄和學習的榜樣。
時代啟示:讓墾荒精神照亮青春前程
在紀念墾荒70周年的今天,陳得靈的故事對于當代青少年而言,是一本鮮活的教材。它告訴我們: 偉大源于平凡,奉獻不分崗位。 并非每個人都要書寫血書、開天辟地,但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精益求精,同樣是對時代責任的擔當。精神財富遠勝物質遺產。 父輩傳承的奮斗精神、創(chuàng)業(yè)勇氣和家國情懷,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依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價值、服務社會,永遠是實現人生意義的根本途徑。
陳得靈,這位共青城的“墾二代”,以其平凡而閃光的一生,為“墾荒精神”寫下了最動人的當代注腳。他的一生就是一本寫給青少年最生動的教科書。他讓我們深信: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墾荒”,但堅韌、創(chuàng)業(yè)、科學與奮進的精神,將是穿越時空、激勵我們持續(xù)建設美好家園的永恒力量。他的故事,如同鄱陽湖畔生生不息的草木,昭示著:只要精神的火種不滅,奉獻的河流不息,一代代青年就必將在歷史的接力中,續(xù)寫更加輝煌的篇章,讓共青城的名字,永遠與奮斗、青春和希望緊密相連。(梁家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