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當眾人齊聚平遙電影宮“小城之春”影廳為各項榮譽得主喝彩時,仍有許多影迷裹著羽絨服在“站臺”上度過了特別的“平遙之夜”——伴著“茜色日落”,一組互為對照的劇情片與紀錄片帶領觀眾穿越到幾十年前意大利的“狂野時代”,與當時“世界的主人”和現(xiàn)今社會的“浪花兒”結識。
影展期間,賈樟柯導演在接受Variety采訪時宣布,浪漫電影發(fā)行科計劃引進這部由安德烈·賽格亞執(zhí)導的《貝林格:宏圖大志》。導演為何要拍攝這部關于意大利共產黨的劇情片?又為何續(xù)拍了一部紀錄片?凹凸鏡DOC對他進行了專訪。
貝林格:宏圖大志
THE GREAT AMBITION
導演:安德烈·賽格亞
意大利、比利時、保加利亞
2024/122分鐘
意大利語、俄羅斯語、保加利亞語
獲第70屆意大利電影金像獎(大衛(wèi)獎)最佳剪輯獎
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音樂獎
電影簡介
20世紀70年代的意大利,恩里科·貝林格出任西方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共產黨——意大利共產黨的總書記。這個政黨擁有170萬黨員、1200萬選民,懷揣著一個大膽的理想:通過民主實現(xiàn)社會主義。貝林格打破冷戰(zhàn)的僵化對立,攜手意共在五年間全力爭取執(zhí)政機會,與基督教民主黨展開前所未有的對話,幾乎改寫了歷史進程。在意大利,個人與政治從未分離,他的經歷與整個國家緊密交織。當前道路受阻時,是選擇退讓,還是繼續(xù)前行?
紀錄片-貝林格:宏圖大志
US AND THE GREAT AMBITION
導演:安德烈·賽格亞
意大利/2025/67分鐘/意大利語
紀錄片
全球首映
電影簡介
2024年10月,安德烈·賽格亞執(zhí)導的電影《貝林格:宏圖大志》在意大利上映。影片不僅吸引了曾經親歷并記得那個年代的觀眾,也吸引了許多出生在幾十年后的年輕觀眾。新一代表現(xiàn)出的強烈興趣令導演和制片人感到意外。正因如此,他們決定拍攝這部紀錄片。
《紀錄片-貝林格:宏圖大志》是一段穿越意大利的旅程,跟隨影片最年輕的觀眾群體,對當今意大利乃至全球生活與政治關系的改變進行集體反思。在一個高度個人主義的社會中,我們是否仍能建立共同的夢想與事業(yè)?政黨和各類組織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參與危機和民主代表性困境?紀錄片的主人公們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畫面在他們的對話與影片及幕后素材之間交替呈現(xiàn)。
??賈樟柯計劃引進的意大利電影,導演曾讓趙濤拿到最佳女主角
采訪:米拉檬
翻譯:米拉檬、周豆豆
編輯:張先聲
凹凸鏡DOC:我們先從《貝林格:宏圖大志》這部劇情片聊起。請問恩里科·貝林格、意大利共產黨和那個特殊的時期與你個人有何種聯(lián)系?是什么讓你決定花幾年的時間拍攝這部影片?
安德烈·賽格亞:我家和意大利共產黨并無直接的關系。我的父母雖然是左派人士,但他們并未加入意共。母親倒是跟我提過,她有幾次把票投給了恩里科·貝林格。
我十五、六歲的時候,意大利還會舉辦“團結日”的慶祝活動。這是一個最初由意共組織的社會民主節(jié)日。我很喜歡年輕人在一起的氛圍,也能夠真正地體會到為了美好未來而聚在一起的集體參與感。雖然意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并(在1991年)改名為“左翼民主黨”,但我依舊懷念一群人凝聚在一起的感覺。
《貝林格:宏圖大志》影片截圖
多年之后,物是人非。我覺得有必要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了解當時的人們究竟是如何“參與政治”的。我并不是出于懷舊或者打算復興共產黨才拍一部傳記片,只是認為處在當今的環(huán)境中,講述這段人類特殊的歷史很有意思——曾幾何時,人們相信政治參與和自己的人生息息相關,雖然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人不再這樣認為。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政治性本身就是人類的屬性。我們天生會關注公共空間,維護城邦(polis)的安全。人類生來不只在乎個人的利益或與他人的競爭,讓所在的集體變得更好也是人性內在的需求。于是,我希望通過《貝林格:宏圖大志》探討“社群”的概念,給觀眾以及自己一個空間,讓大家思考我們現(xiàn)在與他人的相處方式,以及我們是否依舊是集體的一部分。
凹凸鏡DOC:在拍攝前,你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調研。你與主創(chuàng)及演員分享了哪些資料?
安德烈·賽格亞:研究確實非常漫長。我和編劇搭檔馬可·佩特內羅(Marco Pettenello)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并不屬于那個年代。畢竟貝林格是1922年出生的,兩代人相隔了五十多年,行為舉止和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別。
他們那代人成長于二戰(zhàn)時期,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所屬的黨派已不復存在。我和搭檔明白,不能只研究劇本所需要的信息,必須做更廣泛的調查。于是,光是收集材料、采訪相關人士,就花了六七個月的時間。七八十位受訪者不僅包括貝林格的親屬和黨內的老人,還有他的政治對手,以便從正反兩個視角來解讀。
《貝林格:宏圖大志》劇照
所有意共的材料,包括與貝林格生平相關的記錄都保存在了(以意大利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安東尼奧·葛蘭西命名的)葛蘭西研究所。我們在那兒一呆就是幾個月。那時,人們主要寫信交流,不打電話或發(fā)短信。幾乎所有的信息全靠文字記錄,也因此留下了豐富的史料。
電影籌備階段,我希望演員、攝影師、美術執(zhí)導等核心成員也能參與整個研究的過程,并提供了大量的資料供大家學習。尤其是扮演貝林格的埃利奧·杰曼諾(Elio Germano)。他也同我們一起做了一些采訪。我和編劇搭檔還去了貝林格的老家撒丁島采風。
開拍前,我就告知各位主創(chuàng),計劃在這部劇情片中使用檔案影像。新拍攝的畫面會與檔案素材對比、碰撞。這讓整個劇組都卷了起來,怕自己創(chuàng)作的真實性被歷史影像比下去。例如,你要制作七十年代的服裝,新做的衣服在大銀幕上與史料中的服裝并置出現(xiàn),你自然會擔心仿得太假。于是,全劇組所有技術部門的專注度都因此提高了,演員也更加重視自己的表演。
籌備階段幕后花絮
凹凸鏡DOC:能否接著介紹一下剪輯的過程?你們是遵守怎樣的原則去插入檔案素材的?
安德烈·賽格亞:我的剪輯師是雅各布·夸德里(Jacopo Quadri)。他曾與貝納爾多·貝托魯奇、馬里奧·馬爾托內等知名導演合作??涞吕锉旧硪彩羌o錄片導演,他同樣喜歡在劇情片和紀錄片之間探索。
演員們固然很擅長表演,但他們無法穿越到過去,傳達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檔案影像直接地展現(xiàn)當時人們的情感,也就是老百姓的真實感受——他們的眼神、喜悅、恐懼等戲劇化的經歷。
《貝林格:宏圖大志》影片截圖
琪婭拉·盧索(Chiara Russo)在項目中擔任夸德里的剪輯助理。過去十二年間,我所有的紀錄片都是她剪輯的,包括此次在平遙首映的《貝林格:宏圖大志》的紀錄片。我們聘請了兩位檔案研究員,在籌備階段就請他們參與進來。能收集到高質量的素材,尤其是前蘇聯(lián)的影像實屬難得。除此之外,團隊還研究了保加利亞、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國內的素材。從世界各地總共收集到約400個小時的檔案影像。為了挑選適合的片段插入到劇情片中,琪婭拉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我還與攝影指導、調色師、美術與服裝設計師一起創(chuàng)造特別的視覺風格。影片以棕色、綠色和柔和的藍色為基礎,營造70年代的氛圍。之后,我在每一幀畫面里,只放置一個紅色的物件。其實這個想法是受一套由法國攝影師收藏的中國攝影作品啟發(fā),但我記不起作者的名字了。
《貝林格:宏圖大志》劇照
除了電視節(jié)目,我們還收集到不少8mm的家庭錄像,因為當時很多意共的成員會使用攝像機記錄生活。民主與勞工運動視聽檔案館 (Audiovisual Archive of the Democratic and Labour Movement) 保存了該黨派所有的內部辦公、通信和電視網的錄像。
另外,在調色階段,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平衡不同類型的檔案畫面。
凹凸鏡DOC:音樂應該也有助于融合不同影像的視覺風格?
安德烈·賽格亞:是的。《貝林格:宏圖大志》的配樂是由意大利年輕的作曲家Iosonouncane(本名雅各布·因卡尼 Jacopo Incani) 創(chuàng)作的。我很喜歡他過去五年內發(fā)表的兩張專輯。因卡尼經常將民間音樂與精致的電子樂結合,有很多年輕的粉絲。
當我開始寫一個故事的時候,腦子里必須要重復聽同樣的音樂才行。在創(chuàng)作《貝林格:宏圖大志》時,我聽得最多的就是因卡尼的音樂。于是我就直接問他要不要為電影配樂。因卡尼之前沒有相關的經驗,但我們一起冒了險。他投入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成功地融合了流行的旋律與細膩的編曲。因卡尼還因此獲得了意大利大衛(wèi)獎的最佳作曲獎和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音樂獎。
凹凸鏡DOC:你在紀錄片結尾提到,有超過30萬意大利年輕人觀看了這部劇情片。那么,你為什么選擇將這些年輕人的討論整理成一部完整的紀錄片,而不是簡單地剪輯成短視頻片段發(fā)布在抖音(TIKTOK)或其他社交媒體上呢?
安德烈·賽格亞:因為我希望能花更多的時間傾聽人們的心聲,當下的電影行業(yè)應當承擔這樣的責任。如今我們被海量的影像包圍,社交媒體等平臺更是讓世界淹沒在各類視覺信息中。正因如此,電影更需要為人們提供一個靜下心來、長時間觀看和聆聽的機會,讓大腦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人們習慣在手機上刷新聞,慢跑或散步的同時聽播客,我們總是在一心二用。當然,我無法制止這種當下獲取知識的趨勢,但大腦的確也需要其他的方式,比如讀書或者看電影。
紀錄片-《貝林格:宏圖大志》截圖
此外,意大利的年輕人對那段歷史的看法和情感聯(lián)結非常特別,我認為有必要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就組織了幾場小型的座談會。交流并非在影院隨機的映后問答,而是與觀眾一同靜下心來,討論電影和延伸的話題。
我在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巴勒莫等十個城鎮(zhèn)組織了這樣的小型座談會。通常是晚上進行影片放映和短暫的映后交流,第二天早上組織小型座談會。參與者大部分是年輕人,當然也包括老年人。跨越年齡段的交流非常有意思,不過我知道最后只會保留年輕人的討論,因為紀錄片將通過他們的視角去講述。我們邀請年齡更大的觀眾,是為了獲取有趣的視角,進一步豐富和啟發(fā)討論。
我挑選的年輕受訪者大多認為有必要并已經參與了政治活動。所謂的活動不只是特地加入某個政黨,同樣可能是參與社會運動、青年運動以及文化協(xié)會等等。這里的“政治參與”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入黨”,而是一種“我必須要為集體的福祉做點貢獻”的責任感。
紀錄片-《貝林格:宏圖大志》截圖
凹凸鏡DOC:你采訪了這么多人,在剪輯訪談內容時遵循了怎樣的原則?如何設計紀錄片的結構?
安德烈·賽格亞:首先,開篇交代了年輕人觀看《貝林格:宏圖大志》的背景信息。之后,紀錄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當下“人與社會關系的危機”,即參與感缺失的社會危機。第二部分,探討“我們該如何應對”,嘗試聯(lián)合眾人應對危機;第三部分,則是展現(xiàn)“我們對于未來的愿景”。
此外,紀錄片還插入了劇情片的幕后花絮和未公開片段,將三個不同的章節(jié)串聯(lián)起來,讓影片更加完整。
凹凸鏡DOC:你打算如何讓更多人看到這部紀錄片?會選擇線上發(fā)行嗎?
安德烈·賽格亞:受賈樟柯導演的邀請,這部紀錄片在平遙完成了全球首映,很快還將在羅馬國際電影節(jié)舉辦歐洲首映。之后,ZaLab會負責在意大利的院線發(fā)行。雖然規(guī)模不會像劇情片那么大,但我的紀錄片在國內的接受度一直不錯。等影院放映結束后,這部片子才會上流媒體平臺和電視播出。
ZaLab不僅是我聯(lián)合創(chuàng)立的創(chuàng)作團體,也是一家制片和發(fā)行公司。我們同時還運營著“參與式電影實驗室”,致力于探索電影與社會運動、社群之間的聯(lián)結。
這次能有機會在平遙與中國的觀眾共同探討紀錄片涉及到的議題,對我而言是十分難得的機會。
《貝林格:宏圖大志》影片海報
凹凸鏡DOC:賈樟柯導演看過這部紀錄片嗎?
安德烈·賽格亞:我和賈導其實早就認識了,因為趙濤女士曾主演我的首部劇情長片《我是麗》。今年春天,我?guī)е敦惲指瘢汉陥D大志》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時,再次碰到他們兩位,聊到我正在剪輯這部紀錄片。賈導認為,要是能在平遙展映的話,會非常棒。之后我把剪好的紀錄片發(fā)給了他,他便邀請我來首映。昨天晚上,中國的年輕觀眾在映后提的問題也非常精彩。
安德烈·賽格亞導演在平遙映后交流現(xiàn)場
凹凸鏡DOC:謝謝科長能讓我們在平遙看到這部很特別的紀錄片。你是否考慮過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辦檔案展?(希望會?。?/p>
安德烈·賽格亞:其實我們有過類似的想法,之前在北京也見過意大利駐華大使。昨天,賈導在接受Variety雜志采訪時中表示,浪漫電影發(fā)行科計劃引進《貝林格:宏圖大志》。當然,我們還需等待相關的審查流程。如果這部影片能順利在中國上映,舉辦一場檔案展將會非常有意義。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看到過上世紀80年代貝林格兩次訪華的影像資料。訪問期間的檔案非常有歷史價值,如果能將中意兩國的史料結合起來,會是很有趣的展覽。
賈樟柯導演官宣浪漫電影發(fā)行科將引進《貝林格:宏圖大志》等影片
凹凸鏡DOC:聽說你總是劇情片和紀錄片同時推進?
安德烈·賽格亞:是的,我經常會這樣操作。比方說,我正在撰寫一部劇情片的劇本,同時還在完善兩部紀錄片的前期籌備工作。其中一部計劃明年年初開拍。至于劇情片,預計會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開機。
另外,ZaLab還在推進一個“社會正義運動”為主題的紀錄片項目。我們會前往全球五個重要的港口城市——印度的孟買、南非的開普敦、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美國的紐約,以及法國的馬賽,分別追蹤五位年輕人的故事。項目的體量太大了,我無法獨自完成拍攝,所以會采用共創(chuàng)的模式。
凹凸鏡DOC:與你長期合作的兩位攝影師盧卡·比加齊(Luca Bigazzi)和馬泰奧·卡洛雷(Matteo Calore)也都同時涉足劇情片和紀錄片。這種情況并不多見,對你的視覺風格有怎樣的影響?
安德烈·賽格亞:盧卡曾擔任我的兩部劇情片和兩部紀錄片的攝影指導,但我們差不多有十年沒合作了。馬泰奧從一開始就和我一起拍攝,他也是ZaLab的成員。我還同其他擅長拍攝劇情片和紀錄片的攝影師合作過。
這種跨類型的合作至關重要,因為我追求的是內部的沉浸視角。這要求攝影師必須能夠“在當下拍攝”,而不是強迫場景或演員去迎合他們的藝術構想。我不希望現(xiàn)實被技術需求束縛,而是因地制宜尋找解決方法。攝影師應該沉浸地體驗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并融入其中。這也是我們經常使用肩扛設備的原因。我們無法準確地預測鏡頭以及演員的動作走向,我希望攝影師能夠按照自己的感受自由地移動。
凹凸鏡DOC:既然我們在平遙,就不得不提到你的首部劇情長片《我是麗》。你還記得當初是如何與趙濤女士結識,又如何邀請她擔任女主角的嗎?
安德烈·賽格亞:我開始構思《我是麗》的時候,正巧碰上《三峽好人》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首映。我當時就覺得影片非常新穎獨特,給人很大的觸動,和之前看過的所有電影都不同。
安德烈·賽格亞導演作品《我是麗》
不過看的時候,并沒有想說,“啊,我要邀請趙濤來拍電影”。因為我的專業(yè)是社會學,并非電影科班出身,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機會當導演。那是2006年,我只有30歲,孩子才2歲,我不得不為生計奔波。
后來我終于鼓起勇氣推進這個項目。當制片人批準立項后,我意識到需要一位中國女演員,便開始四處尋求推薦。當時的法國制片人問我,有沒有看過《三峽好人》。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這部影片給我的觸動,又重新看了一遍片子。當看到趙濤的表演后,我直接給她寫了一封郵件,邀請她來飾演麗,一位在意大利工作的中國女性。
趙濤說,她只參演過丈夫(賈樟柯)執(zhí)導的影片,而且沒有在國外拍攝或用外語表演的經歷。我回復說:“這正是我邀請您的原因。這樣的經歷與角色十分相似?!敝笪艺堏w濤來基奧賈(Chioggia)面談,帶她四處逛了三天。
我還在姨媽位于基奧賈的家中為她拍攝了一些試鏡的片段。我十分確信趙濤就是麗的不二人選。我再次提出請她出演時,她說:“我得跟您提前說一下,我不擅長外語,學不會意大利語?!蔽艺f:“沒關系,正好片中的女主角也在努力學習意大利語,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我是麗》影片劇照
后來她同意出演,合作也非常順利。拍攝期間,賈導來探過一次班,但大部分時間,趙濤都是獨自與我們的團隊相處,那段經歷非常令人難忘。之后這部影片在全球范圍內也獲得了不錯的反響,趙濤還憑借這個角色奪得了意大利大衛(wèi)獎的最佳女主角獎。
自那以后,我們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也在尋找再次合作的機會。當然,如果沒有適合她的角色,我也絕對不會強求。適配的角色會在合適的時機出現(xiàn),說不定什么時候機會就來了呢。
安德烈·賽格亞導演在平遙
關于導演
安德烈·賽格亞 ANDREA SEGRE
劇情片與紀錄片導演、編劇。擁有文化傳播社會學博士學位。獨立創(chuàng)作團體ZaLab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其作品常以社會現(xiàn)實與人文關懷為核心,兼具詩意與批判性。
賽格亞的長片首作《我是麗》獲得四項大衛(wèi)獎提名,并在國際影展上屢獲殊榮。隨后執(zhí)導的《初雪》《萬物秩序》分別入選第70屆、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歡迎來到威尼斯》則在第18屆威尼斯日展映。2024年,他的新作《貝林格:宏圖大志》被選為第19屆羅馬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并入圍了主競賽單元。除劇情長片外,賽格亞還創(chuàng)作了多部紀錄片,包括《海封閉》《鹽湖之夢》《伊比》《威尼斯顆?!返?,在威尼斯、洛迦諾、都靈等重要電影節(jié)展映并多次獲獎。
電影信息及簡介:基于平遙電影展的版本適當修改和刪減
圖片來源:影片官方預告片、平遙國際電影展、Vivo Film
音樂來源:QQ音樂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