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我避開人山人海的熱門景點,沒有回老家,而是走出去,選擇了山城——重慶,重慶已經(jīng)來過了,洪崖洞、長江索道、解放碑等都去過了,這一次選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無意中走進了位于重慶萬盛區(qū)叢林鎮(zhèn)的晉林機械廠舊址。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兩側的林木愈發(fā)茂密,仿佛正在一步步穿越時空隧道,沒走近越遠離現(xiàn)代城市的喧囂和便利。
樹木的高大密密麻麻讓我感到一陣陣涼意,重慶大家都知道是火爐,但自然的風景還是給我一絲絲涼意,轉過轉過最后一個彎道,一片荒涼的建筑群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穿越時空,斑駁的墻面、破損的窗戶、爬滿藤蔓的廠房,在陽光下顯得很是滄桑,在萬籟俱寂的一角顯得有點驚悚。我站在廠區(qū)入口處,望著那些被歲月侵蝕的建筑,心中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
走進廠區(qū),腳下是破碎的水泥路,只有兩旁的雜草叢生,還有一線生機氣息,微涼的秋風吹過,我邊走邊跟友人感慨,這曾經(jīng)是多么輝煌和熱鬧,墻壁上還保留著當年的標語,雖然字跡已經(jīng)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
我翻開手機查閱相關的資料,也和當?shù)匾晃焕先诉M行簡單交流,他說“每天上下班時分,廠區(qū)里人山人海,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爆F(xiàn)在所有的遺憾都藏在話語里.1965年,隨著三線建設的開展,來自山西機床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來到這里,在深山老林中建起了這座兵工廠。工廠命名為國營晉林機械廠,軍工代號 157,“晉林” 取自山西簡稱 “晉” 和重慶叢林鎮(zhèn)的 “林”。
最令我驚嘆的是那個巨大的海孔洞。站在洞前,我很難想象是一個龐大的地下工廠。據(jù)說在抗戰(zhàn)時期,這里曾經(jīng)是飛機制造廠,生產(chǎn)過上百架飛機。而在三線建設時期,工人們又對洞穴進行了擴建,建成了面積達1.7萬平方米的地下廠房。我國第一架運輸機也就是在這里生產(chǎn)的。
我在廠區(qū)里慢慢踱步,試圖在想象中重建當年的場景,工廠的機器日夜轉不停,發(fā)出轟鳴的聲音和機械的碰撞聲;學校里傳出了的工人子弟的讀書聲和爽朗聲、商店、醫(yī)院、食堂,每一次都藏著上個世紀的味道,大家還記得賈玲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嗎?我想當年的場景應該就是電影畫面呈現(xiàn)出來樣子。那個年代,誰不希望進入一個國營大單位、國營大廠呢?
如今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眼前的景象令人唏噓。曾經(jīng)的人也各奔東西,晉林機械廠都在努力掙扎了半個多世紀,為國為民付出貢獻了很多,廠里生產(chǎn)的加農(nóng)炮、運輸機等,還生產(chǎn)'菊花牌'自行都已經(jīng)成為博物館的藏品,那種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它所代表的依然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和傳承。車操場上長滿了野草,教室的窗戶大多破損,黑板上的字跡已經(jīng)模糊難辨。只剩下這些斷壁殘垣見證著曾經(jīng)的繁華。我站在一間教室門口,仿佛能看到當年孩子們認真聽講的模樣,能聽到他們課間嬉戲的笑聲。現(xiàn)在的中國農(nóng)村小學哪個不是如此景象呢?
晉林機械廠最終在2003年,工廠完成了整體搬遷,這里漸漸被遺忘在時光的角落里,大伙從一個相對封閉的集體,就此各奔天涯。
漫步其間,我看到一些廠房門口掛著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讓人感到些許欣慰。沉默的建筑見證了中國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值得后人去了解去懷念。
夕陽西下,我告別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F(xiàn)在經(jīng)常游走在偏僻的小鎮(zhèn)小縣城,總是會望著安靜矗立的建筑發(fā)呆,莫名沉浸在過往,想象曾經(jīng)的繁華和熱鬧,就像是自己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每一個穿過的人都是自己左鄰右舍,兒時的玩伴。它們被遺棄在角落,不是廢品,而是見證歷史和時代的眼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