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古裝粵劇《雙繡緣》將于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演出。
廣東話黑色話劇《唔講得》劇照。
距離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化周”10月18日滬上啟幕僅剩8天,這場由廣東省作為本屆藝術節(jié)主賓省,攜手香港、澳門,與組委會共同打造的文化盛宴,已進入最后籌備沖刺階段。7臺14場原創(chuàng)舞臺劇目、規(guī)??涨暗膹V東美術百年大展、富有嶺南特色的非遺藝術表演、優(yōu)質文化產品宣介活動即將一一亮相,不僅將展現(xiàn)大灣區(qū)的文化基因與創(chuàng)新活力,更將推動嶺南風華與海派氣韻深度對話,為兩地的文化交融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七部舞臺劇目集中上演
本次文化周期間,7臺14場舞臺劇目將在上海多個場館集中上演,涵蓋舞劇、粵劇、話劇、芭蕾、雜技等多種藝術類型,均為粵港澳大灣區(qū)近年的原創(chuàng)精品,共同勾勒出灣區(qū)文藝多元共生、融合創(chuàng)新的鮮明特質。
廣州歌舞劇院舞劇《英歌》將第三次赴上海演出。作品以國家級非遺“英歌”為核心,融入潮劇、木雕等地域元素,在“以舞敘事、以情動人”創(chuàng)作理念的基礎上,將非遺傳承與家國敘事緊密結合,體現(xiàn)文化溫度與時代共鳴。
廣州粵劇院傾力創(chuàng)排的新編古裝粵劇《雙繡緣》,讓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廣繡即將在文化周的舞臺上煥發(fā)新生。該劇以被后世尊為廣繡始祖的盧眉娘為原型,通過“雙生雙旦”結構,講述兩對男女因“繡”結緣的愛情故事。
廣州芭蕾舞劇院的芭蕾舞劇《家園》以大灣區(qū)僑胞為核心人物,以現(xiàn)實主義舞蹈創(chuàng)作為基調,融入粵劇水袖、南拳等嶺南非遺元素,將民族化動作與芭蕾有機結合,呈現(xiàn)地域文化的獨特美感,詮釋了個體命運與民族發(fā)展同頻共振的主題。
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將攜當代雜技劇場《站臺》登陸。該劇圍繞旅者遠行展開,以雜技詮釋夢想、自由與生命意義。繼《肩上芭蕾》后,《站臺》深度挖掘傳統(tǒng)雜技概念,融合現(xiàn)代藝術形式創(chuàng)新,探尋“新馬戲”藝術,將引領觀眾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劇場冒險。
來自香港進念·二十面體的話劇《唔講得》,改編自喻榮軍的舞臺劇《不可說》,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葉童領銜主演。作品將影像、多媒體技術與舞臺表演相融合,在懸疑、荒誕、曖昧的劇情中融入嶄新的敘事手法,更融入廣東話特有的幽默元素,使劇作呈現(xiàn)出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的黑色幽默風格。
《布蘭詩歌》演出包含《布蘭詩歌》與《最后的歌》,由香港芭蕾舞團和香港管弦樂團聯(lián)袂呈獻。作品皆取材自經典藝術IP,環(huán)繞舞臺的九米高臺營造出修道院內景,過百位歌唱家現(xiàn)場演唱,打造震撼的觀演體驗。
澳門多媒體偶劇《蟲蟲的倉鼠》由澳門滾動傀儡另類劇場傾力制作,融合大型戲偶服、執(zhí)頭偶、實時投影與戲偶影院等創(chuàng)新元素,構筑出繽紛童趣的舞臺世界,將生死教育化為溫柔的藝術呈現(xiàn)。
10月9日晚,話劇《唔講得》率先在上音歌劇院開演,將連演三天。據(jù)了解,該劇早前一開售即迅速售罄,備受滬上觀眾期待。首場演出結束后,觀眾以熱烈的掌聲表達對該劇的喜愛。觀眾盧女士是資深戲劇愛好者,她對南都記者表示:“葉童老師的表演很有張力,即使演出時間很長,但每個眼神、動作都能準確傳達角色的情緒?!眮碜詮V東、目前在上海工作的觀眾張先生則有著更強烈的共鳴:“作為滬漂廣東人,看到這部講粵語的話劇覺得特別親切,感覺兩地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也特別期待接下來文化周的其他演出!”
多場非遺表演將亮相
10月18日至19日,多場嶺南非遺藝術也將赴上海演出與交流,集中呈現(xiàn)嶺南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優(yōu)秀成果。作為融舞蹈、武術、音樂、技巧于一體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廣東醒獅歷史源遠流長。此次赴上海交流的《獅王爭霸》,由屢次登上國內外重大舞臺的廣州南國醒獅團精心創(chuàng)編,將生動展現(xiàn)國家級非遺廣東醒獅的精湛技藝與獨特魅力。同樣在海內外留下演出足跡的普寧南山英歌隊,此次將在文化周獻演《雄風》。舞者們將佩戴水滸英雄臉譜,融南拳套路于豪邁舞姿,通過壯觀的陣列變換,在奔騰跳躍中向觀眾展示潮汕人民的勇敢勤勞,傳遞普寧英歌的千年氣韻。
此外,于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期間舉辦的國際演藝大會,將設置“粵港澳大灣區(qū)特展展位”以及舉辦“粵港澳大灣區(qū)專場推介會”,十余家粵港澳具有代表性的演藝機構將集中亮相,向海內外推介大灣區(qū)優(yōu)秀劇目及品牌文化活動,并舉辦項目簽約儀式,不僅將進一步賦能灣區(qū)優(yōu)質演藝資源鏈接全球市場,更為深化長三角地區(qū)與粵港澳大灣區(qū)兩地文化產業(yè)合作探索新路徑。
展覽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將登陸上海美術館
12場名家大講堂推動跨區(qū)域交流
作為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化周的核心活動之一,“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將于10月18日至明年1月18日在上海美術館舉行。
回溯廣東美術百年脈絡,從嶺南畫派的“折衷中西”,到當代藝術扎根本土的創(chuàng)新實踐,它始終以“新”為魂、以傳承為墨,繪就波瀾壯闊的百年變革歷史。廣東美術館館長、廣東百年美術大展(上海站)總策展人王紹強介紹,本次展覽匯集超過350位從近現(xiàn)代到當代的嶺南美術名家代表作品共800余件(組),展廳數(shù)量19個,展線長度3892米,展覽面積20276平方米,規(guī)模盛大,為歷年之最。
展覽設置了“勇立潮頭——洋畫運動在廣東”“藝術革命——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等七大板塊,以及“山月常明——關山月個案研究、松風三境——黎雄才個案研究”“從廣州出發(fā):廣州三年展文獻展”和“光影美術館·蘇州河畔”等三大特別專題,將從不同維度展現(xiàn)廣東美術的深厚底蘊,以及百年間不斷探索轉型的革新精神。
本次展覽期間,廣東美術館與上海美術館共同策劃推出12場高水準、深層次的“嶺南文化名家大講堂”活動,匯聚嶺南、江南地區(qū)乃至全國各地的文化藝術名家,圍繞嶺南文化藝術與跨區(qū)域文化交流的核心課題,從多元的地域視角和深厚的學術積淀出發(fā),展開深度對話與思想碰撞。
首場講堂《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變革敘論》已于日前在廣東美術館新館舉行,王紹強擔任學術主持,中國美術館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梁江,廣東美術館學術委員會顧問、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皮道堅,藝術學博士、上海美術館策展人項苙蘋等專家學者通過深度分享與對談,帶領現(xiàn)場觀眾回顧廣東美術百年變革的關鍵節(jié)點及粵滬兩地藝術交流的歷史淵源。接下來,11場講堂活動將在上海美術館舉行,持續(xù)舉辦至明年3月?! ?/p>
采寫:南都記者 鐘欣 趙唯佳
劇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