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上班和準備出行,沒怎么上網和碼字,有網友轉給我一篇熱文,題目是「留不下來的留學生們,正在婚綠……」,問我看完的感受。
文章很啰嗦,我沒耐心細讀,只匆匆地掃了一遍,便已經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鄙視+既視感,通篇充滿了各種算計的想象,說穿了不就是相親了,結婚了,順便綠了,于是享受了綠了之后能踏實留下的好處,就這也值得被鄙視?
就想,婚綠惹了誰了?現(xiàn)如今不管是大陸還是海外,誰敢否認婚姻不是利益交換,而又有什么人不是考慮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難道相親就不講究條件?有的人看上了長得帥的,有的人看上有錢的,有的人偏偏看上綠卡了又有何不行?畢竟在美國綠卡也是商品嘛,國家都正經掛牌賣100萬美元的價格了,那么較真干啥?
你說婚姻應該是真愛,好吧,真愛是互相付出了情緒價值吧,那偏偏有人更看重婚姻提供的商業(yè)價值,有高低之分嗎?值得站上道德制高點驕傲感爆棚?再說那些認為婚綠是騙婚的道德婊們,掘金的鄧大姐為什么要嫁默老頭,沒錢沒卡她會干嗎?皮膚皺巴巴的老默頭難道不知道年輕的鄧姐圖啥,周瑜打黃蓋怎么能算騙呢?就像一個網友說的那樣,翟欣欣們固然可惡,乍富膨脹拋棄糟糠的蘇享茂們也很難博得同情啊,所以有需求就有市場,婚綠不是挺正常的嘛。
而且這篇文章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中心思想:美國塌樓了, 婚綠更多了……果真有一種胡說八道的美。
說這些并不是因為我是婚綠,我其實不是,而且很多留學生像我這樣的自己綠也沒什么困難,尤其是早來的那些「老留」們。我的朋友中有一部分是嫁了美國人拿的綠卡,多數是湊巧當時喜歡的人就是美國人,那些嫁給白男的也不是什么白老頭,不少和丫爸一樣是杰出的律師、醫(yī)生、公共會計師之類,也有嫁給黑人的,那個黑人非常和善,博士畢業(yè),在我們學校做教授。大家都是關門過自己的日子,買房養(yǎng)孩子和國人夫妻沒什么兩樣,似乎還少了上岸先踹意中人的狗血和婆媳不合的雞毛等等……
我還想指出的是,社會發(fā)展到現(xiàn)在,婚姻已經被很多人看成不是必選項了,譬如美國的Z世代人當中很多認為婚姻已死,不想結婚,甚至孩子也不是必選項。這種情況在亞洲也出現(xiàn)了,調查顯示60%的日本 Z 世代不介意永遠不結婚,而韓國Z世代人中六成拒婚七成拒生育,稱同居更好。曼哈頓研究所和家庭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員Robert VerBroggen表示,之所以發(fā)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年輕一代認為自己生活或單身生活更有吸引力,以前婚姻被認為是女性依賴男性獲得收入和穩(wěn)定的保險,然而這種理解逐漸消失,女性自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了。
這難道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管別人為什么婚,只要肯婚愿意生育,畢竟還是為人類的發(fā)展和延續(xù)做貢獻的,能不能沒事兒別去瞎judge別人啊?活的真累。
晚上的實驗課,學生送了我一只玫瑰,Made My D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