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0日第7版圖片版
皮影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劇種之一,擁有超過2200年的歷史。2011年,中國皮影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而山西省孝義市正是這門古老藝術(shù)的重要發(fā)源地。
“孝義皮影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之一。”64歲的孝義皮影戲傳承人侯建川告訴《中國日報》記者,“我致力于這門古老藝術(shù)形式的保護與創(chuàng)新?!?/p>
侯建川出身于一個浸潤著當(dāng)?shù)仄び皯騻鹘y(tǒng)的農(nóng)民家庭,如今正為這項藝術(shù)注入新的生命力。他說:“我在皮影戲的氛圍里長大,聽著皮影戲的故事,看著皮影戲的表演,這份文化遺產(chǎn)早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脈。小時候在廟會上第一次接觸皮影戲,我就完全被它迷住了?!?/p>
中國皮影戲通過燈光將人物剪影投射在幕布上,營造出極具吸引力的戲劇效果。到了元代,皮影戲已流傳至西亞和歐洲,為全球觀眾帶來了歡樂與藝術(shù)享受。
為提升孝義皮影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侯建川與同事們先后前往美國、荷蘭等國家開展多場巡演,在國際舞臺上展現(xiàn)中國皮影戲的魅力。
侯建川表示:“在歐美地區(qū)演出時,我們會在《豬八戒娶親》等傳統(tǒng)劇目中融入打擊樂,同時加入中國電影《紅高粱》的旋律以及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古典樂曲。這樣做是為了打破語言障礙,讓西方觀眾通過熟悉的音樂,感受中國皮影戲的精髓。這種文化融合的方式廣受好評,已成為跨文化交流的一大亮點。”
隨著孝義皮影戲博物館的建成,以及皮影戲被納入當(dāng)?shù)貙W(xué)校的課外課程,這門古老藝術(shù)在當(dāng)?shù)氐玫搅顺掷m(xù)的傳承與發(fā)展。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記者 朱興鑫 |張云森 趙云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