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本文字數:808,閱讀時長大約1分鐘
來源 | 揚子晚報、話匣子
封圖 |AI生成
智利一名男子因意外收到公司錯匯的巨款(相當于其平常薪水的330倍),結果立即辭職潛逃,涉事公司起訴追討,案件歷時三年。近日,法院裁定公司敗訴,無法通過刑事途徑追討款項,引發(fā)輿論關注。
這件事發(fā)生在2022年5月30日,智利一家生產冷切肉制品的大型企業(yè)食品公司CIAL的支付系統(tǒng)出錯,一名辦公室助理意外收到了1.65億智利比索(約合123.6萬元人民幣)的公司打款,他的月薪本來是50萬智利比索(約合3700元人民幣),這筆錢相當于他的330倍月薪。
這名員工最初向主管報告了這一錯誤,并承諾會退還多余的資金。CIAL公司確認這筆錢并非任何服務的報酬,并開始處理退款事宜。然而三天之后,這名員工突然提交了辭職信,隨后完全失聯。公司嘗試聯系他,但他的銀行賬戶已被清空,他本人“消失無蹤”。
CIAL公司隨后向警方報案,指控該員工“挪用資金”或“盜竊”,并向法院起訴,試圖通過法律途徑追回款項。如果盜竊罪名成立,這名員工最高可被判處540日監(jiān)禁及罰款。
今年9月,智利圣地亞哥法院對該案做出判決。法院認為,該員工最初報告了公司的支付錯誤,但公司未能及時采取措施(如凍結賬戶)來阻止資金轉移,負有部分責任,因此該員工有權保留這筆錢,無需退款,也不受刑事處罰。法官認為,這一行為屬于 “未經授權的收取”,但不構成刑事層面的盜竊罪,應通過民事訴訟處理,最終裁定雇主敗訴。
不過,涉事公司對判決結果不滿,通過聲明表示將尋求撤銷判決,并動用一切法律手段,力求追回誤發(fā)的款項。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事件并非首次發(fā)生。
德國也曾曝出離譜案例:一名教師在2009年請病假后就再也沒有復工,卻依然每年領取4.8萬英鎊(約45.9萬元人民幣)薪水,時間長達16年,相當于躺賺約734.4萬元。直到2024年,內部審計才發(fā)現這一漏洞,當地教育部長直言:“我從未見過這樣的案例?!?/p>
微信編輯| 蘇小
第一財經持續(xù)追蹤財經熱點。若您掌握公司動態(tài)、行業(yè)趨勢、金融事件等有價值的線索,歡迎提供。專用郵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