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福建平潭的海風還帶著咸腥味,天沒亮,碼頭靜得能聽見浪拍石頭的聲音。
突然,“哐當”一聲巨響,一輛白色轎車像斷線風箏,撞破護欄,直直扎進海里。監(jiān)控只拍到它駛入的一小段影子,接著,就只剩黑暗和沉默。
這不是電影,也不是游戲測試,而是一場真實發(fā)生的墜海事故。車里的人,再也沒能出來。涉事車輛,是小米SU7,那個被雷軍捧在手心里、號稱“為發(fā)燒而生”的第一款電車。
自打亮相那天起,SU7就頂著“國貨之光”“年輕人的夢想座駕”一堆光環(huán),發(fā)布會PPT上寫著“智能”“安全”“極致體驗”,可現(xiàn)實卻給了所有人一記冰冷的耳光:車是智能的,但命,只有一條。
更讓人唏噓的是,網(wǎng)傳車主是94年出生的準新郎,家里條件不錯,婚房都裝修好了,12月就要辦酒。結果,國慶假期剛過,人卻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有人說他是中1800萬彩票的弟弟,有人說他是公司設計總監(jiān),優(yōu)秀、年輕、前途無量。這些信息真假難辨,但有一點是確定的:一個原本該走向婚禮殿堂的生命,被大海吞沒了。
事故一出,輿論炸了鍋。有人痛心,有人質疑,更多人把矛頭指向小米汽車:這才上市幾個月,先是自燃,再是“自動駕駛亂跑”,現(xiàn)在又來個墜海,小米造車到底怎么了?
“速度就是信仰”,這是雷軍的口頭禪,也是小米一路狂奔的信條。
從手機到電視,從掃地機器人到電車,小米的邏輯永遠是:快!快!快!用最快的速度進場,用最低的價格圈人,用最猛的營銷造勢。
可問題是,造車不是做PPT,也不是刷個系統(tǒng)更新。車,是載著人跑的,一出事,就是人命。
你可以在手機上搞“為發(fā)燒而生”,但在方向盤后面,沒人想“為速度而死”。
現(xiàn)在很多人在爭論:到底是車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剎車燈亮了,說明司機踩了剎車,但車還是沖進了海里。是系統(tǒng)失靈?還是駕駛員誤操作?又或者,碼頭護欄太脆,一撞就散?
這些,都得等調查報告出來才能下結論。但在真相出來之前,我們不妨先問一句:為什么一輛車,會出現(xiàn)在凌晨四點的漁人碼頭?
那不是高速公路,不是城市主干道,而是漁船靠岸、漁民收網(wǎng)的地方。正常人誰大半夜往那兒開?除非是走錯了路,或者狀態(tài)不對。
有網(wǎng)友猜測司機可能疲勞駕駛,甚至飲酒,這些都不是空穴來風。深夜+陌生路段+高智能車輛,本身就是高風險組合。
可問題又來了:如果車輛有足夠的預警系統(tǒng),比如“前方無路,禁止通行”的語音提示,或者自動減速、強制剎停,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劇?
小米SU7吹噓的“智能駕駛”,到底智能到什么程度?是真能救命,還是只在宣傳片里炫技?
更值得警惕的是,現(xiàn)在很多新能源車的營銷,都在刻意營造一種“科技無所不能”的幻覺。方向盤可以收起來,座椅能平躺,車載系統(tǒng)能打游戲、看劇、點外賣。
聽著很爽,但別忘了,這玩意兒本質上還是交通工具,不是移動客廳。你再智能,也替代不了人的判斷;你再先進,也擋不住一次誤操作。
而小米汽車的用戶畫像是什么?
年輕人居多,很多是第一輛車,駕駛經驗不足,但偏偏又愛追求速度和科技感。這就叫“又菜又愛玩”。
車給你配了L2級輔助駕駛,你當它是自動駕駛,上手就敢撒手;車能一鍵提速,你當它是賽道玩具,半夜也敢地板油。結果呢?科技沒出問題,人出問題了,鍋卻讓車背。
當然,我們不能在調查結果出來前,就給小米定罪。也許這起事故,真的只是駕駛員操作失誤,加上環(huán)境復雜導致的悲劇。但小米企業(yè)的價值觀必須反思:你的“速度信仰”,是不是跑得太猛,把“安全底線”甩在了身后?
手機可以重啟,系統(tǒng)可以重裝,但生命只有一次,沒有“撤銷鍵”。
雷軍總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可造車這陣風,不是讓你閉眼猛沖的。車輪一轉,牽動的是家庭、是情感、是無數(shù)個本該幸福的未來。你可以追求極致性能,但別忘了,最極致的性能,是讓人平安到家。
希望這次事故,能盡快出調查結果,也希望小米別再只忙著開發(fā)布會、沖銷量,而是真正把“敬畏生命”四個字,焊死在每一輛SU7的底盤上。
畢竟,消費者買的不是參數(shù),是安全;不是信仰,是回家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