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第一縷陽光灑向烏蒙山脈,昭通古城在青磚黛瓦間蘇醒。晨光中,800面五星紅旗與清代建筑的法式窗欞相映生輝,馬蹄聲從撫鎮(zhèn)門傳來——《遇見昭通之古城風云》沉浸式巡游以穿越時空的儀式感,開啟了為期8天的國慶盛典。昭通古城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正以文化為舟,載著八方來客駛?cè)霘v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處。
第一幕:八日華章·活動經(jīng)緯
10月1日,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古城街巷已開始人潮涌動。成都游客黃維一家在云興街的石板路上艱難穿行:“民宿提前3天就預(yù)訂了,在停車場轉(zhuǎn)了半小時才找到車位?!狈沁z剪紙攤位前,孩子們舉著剛剪出的五角星雀躍奔跑,鏡頭記錄下的不僅是旅行見聞,還是一個家庭與歷史對話的瞬間。
下午1時,撫鎮(zhèn)門廣場駝鈴震響。王家商幫的“大掌柜”揚鞭前行,數(shù)十名伙計牽著馱滿貨物的馬匹重現(xiàn)馬幫傳奇。隊伍行至箭道廣場時,士兵操練的吶喊聲與挑水巷“賣糖人”的吆喝聲交織,清末民初的市井圖景在游客面前徐徐展開。據(jù)文旅部門統(tǒng)計,僅10月1日上午,昭通古城人流量就突破2萬。
下午3時開始的群眾文藝展演,在《中國美》手鼓舞中拉開帷幕,19個節(jié)目接連上演。當《祖國萬歲》的旋律響起,臺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點點星光與古城燈火連成一片。與此同時,李氏支祠內(nèi)的《柯四先生》花燈劇座無虛席,演員與觀眾共唱《桃花朵朵開》的場景,成為許多人共同的歡樂記憶。
10月2日,箭道廣場的樂隊專場音樂會上,集裝箱樂隊以《千千闋歌》喚醒集體記憶,癡啤樂隊原創(chuàng)曲目《大山瑤》則展現(xiàn)獨特民族風情。臺下的觀眾隨節(jié)拍搖擺,印證了經(jīng)典與潮流從來不是對立命題。
遲家大院的非遺展區(qū)另成天地。甲馬拓印臺前,重慶游客李女士帶著孩子將“文運昌隆”圖案仔細壓印在宣紙上:“這些老手藝在博物館只能遠觀,現(xiàn)在能親手制作,孩子說比游戲機更有趣?!?/p>
10月3日,在陜西會館里,老藝術(shù)家正握著孩童的手書寫“國泰民安”。灑金紅紙上的稚嫩筆跡與館內(nèi)《烏蒙秋韻》水墨畫形成時空對話。管理員指著陜西會館修復(fù)前后的對比照片感慨:“過去梁柱朽壞得快要坍塌,現(xiàn)在成了居民下棋的‘后花園’。”
正午的挑水巷里,油糕餌塊攤主李大姐的鏟勺翻飛?!袄险脑斐缮啼伜?,守著家門就能賺錢?!彼_心地說道。隔壁小肉串攤位的炭火映紅游客的笑臉,市井煙火與文物修復(fù)在此達成微妙平衡。
10月4日,當李氏支祠內(nèi)《壹根扁擔》第38場加演落幕時,25歲的主演孔德虎仍沉浸在角色中。該劇從1.0到3.0版本的迭代中,新增的董夫人戲份讓昭通商幫“夫妻共擔”的故事更加豐滿。觀眾馮女士感嘆:“演員的淚光在咫尺間清晰可見,這種零距離表演讓人無法抽離。”
文化劇院董事長陶銳透露,該劇還吸引了臺灣游客專程改道前來觀劇,國慶后將繼續(xù)向50場的目標邁進。
雙節(jié)同輝的月圓之夜。10月6日,在文廟《致敬先賢》實景演出中,狀元橋上的“魚躍龍門”儀式與《飛天》舞蹈交融。導(dǎo)演羅金耀說:“要讓游客從參觀者變成體驗者?!币晃荒赣H懇請工作人員讓孩子再跨一次狀元橋,這或許是對文化沉浸式體驗最樸素的肯定。
晚間的箭道廣場上,彝族舞《烏蒙麗影》的銀飾聲響與《中華一家親》的合唱共鳴。四川游客李女士在月光下拍照留念:“在古建筑環(huán)抱中看演出,團圓有了更深的意味。”
第二幕:古城新語·活化密碼
美食與文化復(fù)合體驗,在貴州會館的“三免三品”活動中得以具象呈現(xiàn)。昭通蘋果的脆甜、天麻蜜片的清潤與小肉串的焦香,共同構(gòu)成一場味覺的三重奏。據(jù)統(tǒng)計,25個品鑒點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味覺記憶成為文旅融合的隱形紐帶。
建筑再生的多維探索。從陜西會館的書畫課堂到廣東會館的筇竹展,修復(fù)后的古建筑不再只供參觀。在遲家大院的銀器鍛造區(qū),叮當敲擊聲里,文物建筑正經(jīng)歷著從“被觀看”到“被使用”的轉(zhuǎn)變。市文旅局負責人指出:“活化利用不是簡單招商,而是要讓空間承載當代生活?!?/p>
科技賦能的文化轉(zhuǎn)譯?!队鲆娬淹ā费灿螆F隊在考證商幫旗幟紋樣時,結(jié)合AR技術(shù)還原貨品清單;《致敬先賢》演出則通過聲光技術(shù)將孟孝琚碑的漢隸銘文投射在文廟墻壁上。傳統(tǒng)文化正以可感可觸的方式,完成與年輕人的握手。
第三幕:數(shù)字鏡像·效益圖譜
流量峰值:10月1日至2日,全市累計接待游客56.9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08億元,國家A級旅游景區(qū)接待量同比增長32.40%。
結(jié)構(gòu)優(yōu)化:外地游客占比達61.2%,過夜游客平均停留時間為2.3天,衍生出“白天逛古城+夜間觀劇+民宿體驗”的消費鏈。
品牌增值:社交媒體相關(guān)話題閱讀量破億,省外游客咨詢量同比上升45%,昭通正從旅游過境站變?yōu)槟康牡亍?/p>
尾聲:古韻新聲的永恒回響
當國慶假期的喧囂褪去,昭通古城的故事仍在續(xù)寫。李氏支祠的《壹根扁擔》已排定第39場演出日期。這場持續(xù)的文化盛宴證明:真正的古城活化,是讓青石板路映照當代足跡,讓飛檐翹角擁抱現(xiàn)代創(chuàng)意,讓百年文脈在每一顆被觸動的心里生根發(fā)芽。
來源/昭通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陳忠華 馬禮瓊 郎偉 高旭東 胡尚靜 實習生 國強芝 文/圖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