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2025年10月9日,埃萬妥單抗聯合蘭澤替尼治療EGFR突變晚期NSCLC的全國首個院內處方在北京高博醫(yī)院成功落地。
在EGFR突變晚期NSCLC的治療征途上,每一次的突破都承載著無數患者的希望。繼埃萬妥單抗今年5月實現全國首方后,其“黃金搭檔”蘭澤替尼于10月9日在北京高博醫(yī)院開出全國首張院內處方,正式開啟聯合靶向治療新時代。這一里程碑事件不僅體現了創(chuàng)新藥物可及性的加速,更預示著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有望迎來更長生存、更高質量的生活。
精準出擊|蘭澤替尼首方落地,為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帶來新希望
2025年10月9日,北京高博醫(yī)院胸部腫瘤科秦莉莉主治醫(yī)師為一名EGFR 19外顯子缺失的晚期NSCLC患者開具了蘭澤替尼的全國首個院內處方,并聯合埃萬妥單抗啟動治療。該患者術后兩年出現多發(fā)轉移,傳統(tǒng)治療手段已難以為繼。面對這一治療困境,高博醫(yī)院胸部腫瘤科團隊基于全面的病情評估與精準的分子診斷,果斷采用蘭澤替尼聯合埃萬妥單抗這一前沿方案,為患者開辟了新的治療路徑。此次首方的順利執(zhí)行,不僅為患者個體化治療提供了突破性選擇,也標志著MARIPOSA研究的成果正式從臨床試驗走向真實世界,惠及中國患者。
作為第三代EGFR-TKI,蘭澤替尼具有卓越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穿透力以及能夠強效抑制T790M等耐藥突變。而在MARIPOSA研究中,其與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埃萬妥單抗的“強強聯合”,展現出超越當前標準治療的顯著療效,為EGFR突變NSCLC的一線治療樹立了全新標桿。
數據突破| MARIPOSA研究可刷新EGFR突變晚期NSCLC一線治療生存記錄
MARIPOSA研究數據證實,蘭澤替尼聯合埃萬妥單抗在療效上實現了全面突破。在無進展生存期(PFS)方面,聯合治療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0%(HR=0.70;P<0.001)[1]。更重要的是,2025年公布的最終總生存期(OS)分析顯示,聯合組中位OS超49個月,較對照組36.7個月延長超過1年(HR=0.75;P=0.005);聯合組的24個月和36個月OS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基于多種預測模型,蘭澤替尼聯合埃萬妥單抗方案預計中位OS可達到57.7個月[2]。同時,聯合組的完全緩解(CR)率實現翻倍,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DoR)達25.8個月,較奧希替尼延長9個月,意味著患者不僅能活得更久,更能獲得更深、更持久的腫瘤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蘭澤替尼聯合埃萬妥單抗成為亞洲人群中唯一實現OS顯著獲益的一線治療方案,風險比(HR=0.75)與整體研究人群高度一致,降低25%的死亡風險。此外,亞洲亞組中聯合治療的中位PFS達到27.5個月,顯著超過對照組9.2個月(HR=0.65)[3]。
高博速度|創(chuàng)新療法快速落地,引領臨床科研前沿
作為國內研究型醫(yī)院模式的積極探索者,北京高博醫(yī)院始終致力于打通創(chuàng)新研發(fā)、成果轉化與臨床應用的全鏈條閉環(huán)。醫(yī)院以患者為中心,聚焦前沿療法的可及性,充分發(fā)揮其在臨床試驗設計、真實世界研究、精準診斷和個體化治療方面的專業(yè)優(yōu)勢,真正實現“科研反哺臨床、臨床驅動科研”的良性循環(huán)。此次蘭澤替尼的快速落地,正是這一創(chuàng)新生態(tài)高效運轉的生動例證。
此次首方的成功實施,不僅是北京高博醫(y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也為中國肺癌治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樹立了新標桿。未來,隨著更多真實世界數據的積累,這一聯合方案有望惠及更廣泛的EGFR突變NSCLC患者,推動中國肺癌診療水平邁向國際領先行列。
秦海峰主任指出:“蘭澤替尼聯合埃萬妥單抗作為EGFR晚期一線治療的新標準,不僅CR率翻倍,而且PFS和OS顯著更優(yōu),是該類患者亞洲人群唯一OS顯著獲益方案,中位OS較奧希替尼預計延長超12個月,并有望達到57.7個月,創(chuàng)造了該類患者Ⅲ期臨床OS顯著獲益最長記錄。北京高博醫(yī)院作為北方地區(qū)首家臨床科研型醫(yī)院,在創(chuàng)新藥落地和新藥研發(fā)上都處在國內領先、國際前沿。埃萬妥單抗在5月完成全國院內首方,此次蘭澤替尼第一時間落地高博醫(yī)院,再次彰顯高博速度。”
專家簡介
秦海峰 教授
北京高博醫(yī)院 胸部腫瘤科&免疫治療科
北京高博博仁醫(yī)院 胸部腫瘤科
國際肺癌研究協(xié)會會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員,歐洲腫瘤內科學會會員
北京商務戰(zhàn)略研究院醫(yī)學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研究所所長
北京癌癥防治學會理事
北京癌癥防治學會科普教育專委會名譽主委
北京癌癥防治學會呼吸道腫瘤藥物不良反應管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 免疫治療專委會常委
全軍中醫(yī)藥學會心身專業(yè)委員會常委
i Hope醫(yī)學創(chuàng)始人
Gulf Medical University榮譽教授
青島中非商會首席醫(yī)療官
科普中國專家
腫瘤免疫治療共識專家組成員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特約作者,
JCO
中文版免疫??敝骶?,《中國肺癌雜志》,《中華腫瘤防治雜志》編委,《癌癥》,《Cancer Neuroscience and Surgery
》 特邀審稿人北京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北京醫(yī)學會鑒定專家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擅長于實體腫瘤的綜合治療,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微創(chuàng)治療及姑息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承擔國內首個TIL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國際會議poster 23項;SCI論文91篇,H因子21;專著24部
參考文獻:
[1]Cho BC, Lu S, Felip E, et al. Amivantamab plus Lazertinib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2024;391(16):1486-1498.
[2]Cho BC, Lu S, Felip E,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Amivantamab–Lazertinib in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3]Lu S , Byoung CC, Jong-Seok L, et al. Amivantamab Plus Lazertinib vs Osimer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Among Asia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ARIPOSA Subgroup Analysis. 2023 ESMO Aisa. LBA10.
*此文僅用于向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