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T縣工業(yè)園里,2.
6萬農(nóng)民工放棄沿海高薪,就為守著娃長大。
2022年夏天,北大博士歐陽杜菲來這調研,差點沒認出來。
記憶里破落的縣城,如今高樓扎堆,商品房和工業(yè)園連成一片。
工業(yè)園里全是回流的80后90后,他們以前大多在東莞、深圳打工?!霸谘睾D苣?000多,回縣城只剩三四千。
”有人掰著指頭算。
差著兩三千呢,但好多人覺得值,值在哪兒?娃眼里有光了。
華炎電子廠的女工最有發(fā)言權,以前在東莞,下班只能視頻看娃。現(xiàn)在廠子搬回T縣,她們跟著回來,下班能輔導作業(yè),周末能逛公園。
“我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帶弟妹做飯,晚上怕得不敢關燈。”有女工紅著眼說。她看見兒子照片里“沒光的眼神”,連夜辭了珠三角的工作。
寧可少掙錢,也不能讓娃跟自己小時候一樣遭罪。
這不是個別現(xiàn)象,歐陽杜菲調研15個家庭,13個都這么選。
T縣變化快得離譜,1990年代GDP全市倒數(shù),唯一大工廠還破產(chǎn)了。
2022年倒好,GDP直接竄到全市第一,工業(yè)園塞了百家企業(yè)。經(jīng)濟漲了,房價也跟著漲,2021年每平米5000塊,正好是回流高峰期。為啥咬牙買房?
為了娃上學,縣城好學校得有戶籍或房產(chǎn)。永君就是例子,跟老公在深圳打工,生二胎后婆婆帶不動。
借錢在縣城買了房,白天在電子廠從早7干到晚9,晚上還得輔導作業(yè)。
老人幫忙接送做飯,可“家校共育”要手機打卡傳作業(yè),好多老人玩不轉。
親代撫育回來了,壓力也跟著來了,掙錢、管娃、處婆媳,一樣都不能松。
更揪心的是,好多人回來不是長期的,打算等娃高中畢業(yè)再回沿海?!翱h城工資低,等娃上大學,還得攢錢給兒子買房娶媳婦,不出去不行啊。”生兒子的家庭壓力更大,大概率二次外出;女兒的話,可能就留下了。
要是娃考上大學去了大城市,爹媽還得托舉孩子在城里買房,接著出去掙錢。
這像踩平衡木,進縣城生活質量高了,娃教育有著落,可經(jīng)濟壓力劇增。
不進吧,娃當留守兒童,老人也沒人照顧,兩頭都難受。歐陽杜菲說,這些家庭真有韌性,扛著收入縮水的壓力,給娃創(chuàng)造條件。
2025年城鎮(zhèn)化率67%,可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掙扎和選擇。中央說要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zhèn)化,關鍵得讓回流的人過得舒坦。
多點托育機構,老人帶娃不那么累;房價別漲太狠,買房沒那么難;工廠多點彈性,爹媽有時間陪娃。城鎮(zhèn)化不是蓋高樓修馬路,是讓每個家庭在城里找到歸屬感。
這些農(nóng)民工用選擇寫城鎮(zhèn)化的另一面,一邊是3000月薪的現(xiàn)實,一邊是娃眼里的光。
他們在中間找平衡,也讓我們看見城鎮(zhèn)化該有的溫度。還有多少家庭在這樣的平衡中掙扎?
或許每個縣城都有自己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