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道外區(qū)北三道街與北四道街的交匯處,
藏著一條因光影而不朽的小巷——
松光胡同。
它的入口處,
矗立著已有80年歷史的松光電影院,
如今雖銹跡斑斑、略顯破敗,
卻憑借50多部影視劇的“加持”,
成為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
更承載著一代人的青春與一座城的記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松光電影院是道外區(qū)的“文化地標”。幾毛錢一張的電影票,要提前幾小時排隊才能搶到;電影院美工師手繪的電影海報,每天懸掛在招牌下,新片上映時便準時更換,成了胡同里最鮮活的風景。那時的松光胡同,因電影院的晝夜放映而熱鬧非凡,周邊的小酒館、燒烤攤、食雜店人聲鼎沸,煙火氣順著胡同的青磚灰瓦蔓延,勾勒出老道外最生動的市井圖景。
歲月流轉,松光電影院逐漸褪去往日繁華,入口處鐵皮大門銹跡斑斑,售票處小黑板滿是裂縫與污跡,卻意外成為影視劇攝制組的“寶藏取景地”?!赌贻啞贰肚рx一發(fā)》《零下三十八度》《無證之罪》《潛龍道》《蕭紅》等50多部作品在此拍攝,讓這條老胡同在鏡頭里重獲新生。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電影《黃金年代》——導演許鞍華曾直言,松光胡同里“哈爾濱當年平民生活的印記,是任何美術師都無法復刻的,恰好契合蕭紅顛沛流離的生存狀態(tài),為此特意在此加設重頭戲?!彪娪霸汉笤旱睦蠘翘?、胡同里充滿年代感的門臉,都成了鏡頭里的“時光隧道”,將觀眾帶回蕭紅筆下的舊時光。有趣的是,扮演蕭紅的演員湯唯,當年拍攝間隙還常光顧胡同里的羊肉串攤,為這段光影故事添了幾分煙火氣。
如今,當人們走進松光胡同,觸摸著斑駁的墻壁、凝視著落鎖的影院大門,不僅能找到《黃金年代》里蕭紅的“蹤跡”,更能在一磚一瓦中讀懂哈爾濱的過往。這條被光影點亮的老胡同,早已超越“打卡地”的意義,成為一座城市的記憶載體。
水彩畫松光胡同 王煥堤 繪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wǎng)
記者:申志遠 于秋瑩
編輯:馬云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