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藏地薩迦的風吹到了黃浦江畔,一場跨越4300公里的“三色薩迦?一滬百應”文旅之約在徐匯濱江浪漫上演,讓雪域文脈與申城煙火共譜團圓新章。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此次文旅之約注入了“滬藏一家親”的暖心底色,展現(xiàn)出滬藏協(xié)作、聯(lián)手發(fā)展的豐碩成果。作為此次活動的文化窗口,徐匯GATE M西岸夢中心“唐韻中秋”市集和龍華會“梵音江湖”市集上的“薩迦小鋪”同步營業(yè),將薩迦的非遺韻味與生活美學盡數(shù)呈現(xiàn),讓市民游客足不出“滬”,便能觸摸雪域的千年質(zhì)感。
在西岸夢中心小倉廣場的“薩迦古城”和“匯愛薩迦”攤位,藏香裊裊漫過鼻尖,輕捻一縷,仿佛觸到了高原草木的清冽;貨架上,印著薩迦古城紋樣的皮具格外吸睛,它們?nèi)〔淖运_迦神山牧場的優(yōu)質(zhì)牛羊皮,并巧妙融入了象征傳統(tǒng)與吉祥的紅、白、藍三色及海螺等元素。裝滿高原祝福的文創(chuàng)福袋、印著藏地紋樣的胸章、繪著薩迦元素的夜燈、刻著祈福寄語的轉(zhuǎn)經(jīng)筆、寫滿千年哲思的薩迦格言素箋,也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讓大家頻頻駐足、細細觀摩。
徐匯龍華會的“千年薩迦”攤位同樣熱鬧。這里的展品與西岸夢中心遙相呼應,卻多了幾分煙火氣與“梵音”的碰撞——藏香旁擺著文旅手冊,手冊里薩迦寺的壁畫、高原的星空與龍華會的市井煙火相映;巨幅唐卡作品前,常有游客駐足比對“雪域梵韻”與“海派風情”的異同,工作人員深入講述薩迦作為藏傳佛教薩迦派發(fā)祥地的淵源,讓每一件展品都成為了鮮活的文化名片。
中秋月圓之夜,徐匯龍華會的夜空被月光染得溫柔,點亮的龍華塔灑下清輝,與舞臺的暖光、街巷的燈籠霓虹交織一體,中心舞臺成了雙節(jié)最動人的“文化聚場”——藏韻歌舞、文旅推介與互動抽獎在此相融,讓雪域風情與滬上團圓意撞了個滿懷。
薩迦古城藝術(shù)團的演員們依次登場: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吉祥索舞》的裙擺隨節(jié)奏飛揚,綴滿刺繡的藏裝在月光下流轉(zhuǎn),似格?;ň`放在舞臺中央;《藏戲》的古樸唱腔裹著高原的厚重底蘊,與《我曾在西藏》的溫情歌聲交織,歌詞里藏著滬藏協(xié)作的點滴故事,引得臺下觀眾或輕聲跟唱,或舉著手機記錄。隨后,《天路》《向往神鷹》的旋律響起,遼闊的曲調(diào)仿佛將觀眾的視線拉向4300公里外的雪域,雪山、草原與古城的畫面在腦海中鋪展,滿是向往。
薩迦縣也在活動中以“月圓滬藏”為題開啟了一場精彩的文旅推介。據(jù)介紹,薩迦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發(fā)祥地,薩迦寺素有“雪域敦煌”的美譽,收藏著千年的文化瑰寶。如今,在徐匯援藏支持下,薩迦古城正全力沖刺5A級景區(qū),希望有更多人走進這里,感受雪域的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
除了中秋夜的專場盛會,雙節(jié)期間,薩迦古城藝術(shù)團還帶著非遺歌舞在徐匯多場快閃,讓雪域聲韻融入申城的煙火日常。在徐匯西岸夢中心船塢,傍晚時分,《吉祥索舞》《扎西崗諧熱》的靈動舞姿如約而至,與黃浦江的江濤相映,讓秋風里多了份雪域的鮮活;夜幕降臨后,船塢北側(cè)親水平臺響起《回到拉薩》的熟悉旋律,歌聲伴著江濤與外灘的鐘聲遙相和鳴,成了雙節(jié)里隨處可見的“文旅共鳴”。
原標題:《這個十月,薩迦的風從雪域高原吹到了黃浦江畔》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孫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