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醫(yī)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寫道:
“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p>
德行不夠的人,就算吃仙丹也難長壽。
說白了,人心要正,要善,要定,如此自己才能心靜。
而心靜,才是真正在養(yǎng)命。
畢竟,心是身的君主,心若不安,不正,身必受累,受苦。
可以說,養(yǎng)心不是閑著無事,更不是沒事找事,而是在靜養(yǎng)生命之根本。
心寬病自退,氣和身康健
其實,人的心里一旦寬敞了,病痛自然就少了。
就像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的時候,每日最大的工作就是焚香靜坐。
他在《不出門》中寫道:“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于物長精神?!?/p>
其實,心寬的人,病自然會少更多。
事實上,那些內心足夠寬敞,為人足夠豁達的人。
他們在現(xiàn)實里也是沒有多少煩惱,甚至會變得越來越淡定自如。
對于他們來說,心平氣和,內心柔和,自然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平靜和美好。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p>
可以說,人的心境一旦長時間處于平和的狀態(tài),氣血上自然是通暢的。
正所謂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所以,放寬心態(tài),保持心靜,日子好了,身體也跟著健康了。
心定智慧生,事來能從容
心里安定的人,其實是更有力量的。
實際上,內心平靜的人,智慧也會更多。
最終才能應對萬變,收獲更多的美好。
其實,那些能做到每天靜坐養(yǎng)心的人,慢慢地處事起來也會越來越沉穩(wěn)。
正所謂事緩則圓,急則生變。
遇到問題,心靜心定,放寬心態(tài),不去強求。
如此,讓心靜下來,不要著急,甚至還要讓自己刻意慢下來。
最終,自己才能行穩(wěn)致遠。
就像諸葛亮說的:“非寧靜無以致遠。”
其實,人心定了,智慧自然就來了。
甚至,一個越是心平氣和的人,越有能耐不說,也的確會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為坦然。
心善福自至,德全壽綿長
心地善良,是最好的養(yǎng)生。
雖然有些人并不這么認為,其實為人處事上足夠善良的人,行得正坐得端。
如此,內心坦坦蕩蕩,問心無愧,自然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讓自己穩(wěn)得住。
《壽世保元》中有這樣一句話:“善養(yǎng)壽者,以德為先?!?/p>
有德行的人,以及善良的人,往往更長壽。
《周易》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p>
人在行善積德,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積累福壽的資本。
人生中,一個人的養(yǎng)心,其實是最高明的養(yǎng)生。
所以,每天留下片刻時光,讓自己靜坐、讀書、品茶。
最終,讓心回歸安寧,讓氣得以平和。
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xiàn):
養(yǎng)好了這顆心,就養(yǎng)住了這條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