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熱衷“造神”又樂于“祛魅”的時代,人設崩塌與重建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歷史人物也不例外——他們往往被后世不斷重塑,貼上各種標簽,成為某種符號或工具。
劉伯溫,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
圖片來源:新浪網(wǎng)
他是明朝開國元勛,卻以“神機妙算”的半仙形象流傳民間;他志在成為一代儒宗,死后卻被奉為道教符咒祖師、預言大師。他的“人設”,為何與真實的自己越走越遠?
這本《大儒與半仙:劉伯溫新傳》,正是要揭開他被神話外衣包裹下的儒士本色與復雜心境。
志在大儒,成為半仙
《大儒與半仙》引言
劉基,字伯溫。幾百年來,在老百姓中間,許多人只知道有個“劉伯溫”,知道他是明朝的開國軍師,是能呼風喚雨、神秘莫測的諸葛亮式的人物,是《燒餅歌》的作者,是可以預測上下五百年的百世軍師??墒?,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人不知道劉伯溫就是劉基,“伯溫”不過是他的字,“基”才是其名,當然更不知道他還是元末明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之一,他的社會政治思想、文學思想和文學創(chuàng)作,后世都曾給予高度評價。在哲學思想上,侯外廬說他和宋濂是理學史上承前啟后,具有特出地位的大家,并在《宋明理學史》中為其立專章加以論述;在政治思想上,蕭公權把他與黃宗羲相提并論,認為二人一復先秦古學,一開近世風氣,其間諸輩,難望項背。文學上則評者更夥,如沈德潛說他的詩“允為一代之冠”,胡應麟說明初各派爭流,“越詩派昉劉伯溫”,趙尊岳則說“劉(基)、高(啟)之詞,竟可磨兩宋之壁壘”。劉基自己也在“文”的方面極度自負,說當今天下,除了宋濂以外,其次不敢多讓,而且“往往以此語諸人,自以為確論”;今人錢仲聯(lián)也旗幟鮮明地把劉基置于明代詩壇的首席地位。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可以把軍師“劉伯溫”歸于傳說的畛域,而把思想家與文學家劉基歸于歷史的范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劉伯溫”是在一定程度上覆蓋住了“劉基”的。有一種說法是,傳說比歷史更真實——或許老百姓更認傳說??蓪τ趯W人來說,歷史應當更重要?,F(xiàn)在,是該凸顯“劉基”的時候了。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我所深為奇惑的是,縱橫捭闔的“劉伯溫”,與具有十分的文人性情與文人表現(xiàn)的“劉基”,怎么會是同一個人?對元室有孤臣孽子之忠的劉基 ,又怎么會辭絕元仕轉投朱明?以草寇視朱元璋的劉基,后來又怎會傾力報效并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在文學上,“飛揚硉矹”的前期詩歌與低沉衰颯的后期詩歌,又怎么會出自同一人之手?時乎?勢乎?劉基所處的時代是什么樣的時代?所面臨的大勢是怎樣地難以逆轉?他的顯赫功勛、蓋世奇才,與文學創(chuàng)作有什么關系?如此,誠大有可觀。而當我們看到作為光復會會長的革命先驅和國學大師章太炎,1915年在北京被袁世凱軟禁,求速死以明志時,最大的心愿是能死葬劉基墓側,豈不更增我們一探劉基的人生及其史跡的愿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