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欽陵,出生年月不詳,西藏噶爾家族貴族,原名叫做噶爾·赤正贊卓,漢語翻譯為欽陵,吐蕃國稱呼宰相為論,所以叫做論欽陵,吐蕃國的戰(zhàn)神,連續(xù)大敗薛仁貴,王孝杰,婁師德等唐朝名將,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常勝將軍之一。
欽陵的老爸祿東贊,就是跑到唐朝向唐太宗求婚,促成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的那個人,650年,松贊干布去世,松贊干布的孫子芒松芒贊繼承吐蕃國贊普位置,贊普就是藏王的意思,因為芒松芒贊才13歲,于是由祿東贊輔政,欽陵五兄弟也開始進入吐蕃國政壇。
公元660,欽陵率軍攻打吐谷渾,吐谷渾是當(dāng)年西晉初期,遼東鮮卑慕容家族的其中一個分支,遷移到蒙古陰山一帶,后來西晉滅亡,北方大亂,那一支慕容家族又遷移到青海一帶,跟當(dāng)?shù)氐那既耍等巳诤希⒘送鹿葴喭鯂?,吐谷渾首領(lǐng)的祖先,跟天龍八部里面姑蘇慕容家族的祖先,是同一支。
吐谷渾打不過欽陵,直接被欽陵給滅國了,但是吐谷渾的王族不服氣,一部分投靠了唐朝,想借助唐朝的實力,幫助吐谷渾復(fù)國,667年,祿東贊去世,欽陵的哥哥贊悉若擔(dān)任吐蕃國的大論,就是宰相,于是欽陵繼續(xù)擴張,公元670年,欽陵占領(lǐng)了龜茲(今新疆庫車)、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等新疆18個州的地盤,唐朝稱那幾個地方為安西四鎮(zhèn)。
新疆是唐朝跟中亞西亞國家進行貿(mào)易的必經(jīng)之地,而且吐谷渾的土地直接挨著唐朝邊境甘肅地區(qū),過了甘肅就是唐朝首都所在了,唐朝覺得就像是芒刺在背,非得要拔掉不可。
于是670年,唐高宗任命名將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邏娑就是拉薩,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統(tǒng)領(lǐng)西北10萬精兵,想收復(fù)安西四鎮(zhèn),幫助吐谷渾復(fù)國,欽陵占領(lǐng)安西四鎮(zhèn)之后,率領(lǐng)40萬大軍,跑到青海,迎戰(zhàn)薛仁貴。
薛仁貴聽說欽陵有40萬大軍,而且是本地作戰(zhàn),補給充足,覺得吐蕃兵力都在新疆青海一線,西藏地區(qū)必定兵力薄弱,于是就想直接攻打吐蕃老巢西藏地區(qū),速戰(zhàn)速決,他讓副將郭待封率領(lǐng)2萬兵馬,在青海湖以南的大非川地區(qū)守護糧草輜重,阿史那道真守衛(wèi)新疆那邊,自己率領(lǐng)主力部隊,輕裝上陣,快速行軍,攻占吐蕃各個要點。
薛仁貴在青?,敹嗫h地區(qū),找到了吐蕃軍隊的后勤基地,雙方展開一場大戰(zhàn),吐蕃軍隊大敗,丟失牛羊馬匹一萬多,然后乘勝追擊,攻占了烏海城,烏海就是青海瑪多縣地區(qū)的東給那措湖。
郭待封聽說薛仁貴打贏了之后,覺得自己是開國名將郭孝恪之后,現(xiàn)在屈居于薛仁貴之下,本來就不服氣,于是想搶占薛仁貴的功勞,就提前帶著兵馬糧草輜重上路了,結(jié)果被欽陵偵查到了,欽陵率領(lǐng)20萬大軍,在野外找到了郭待封部,一場廝殺下來,唐軍戰(zhàn)敗,十萬大軍的糧草輜重全部丟掉了。
當(dāng)時薛仁貴部隊還在烏海一帶,被吐蕃小部隊給拖住了,來不及救援,于是直接撤回了大非川,欽陵集合40萬大軍,在大非川跟薛仁貴一場大戰(zhàn),薛仁貴大敗,唐軍戰(zhàn)死一部分,逃跑一部分,被活抓一部分,十萬人全軍覆沒,薛仁貴狼狽逃跑之后,跟吐蕃談判議和,唐朝被迫取消了安西四鎮(zhèn)的建制,承認(rèn)了吐蕃對吐谷渾地區(qū)的管轄權(quán),吐蕃將唐朝戰(zhàn)俘又送了回來。
大非川之戰(zhàn)是唐朝建國以來遭遇的第一次大敗仗,此戰(zhàn)之后,吐蕃國土面積大增,國力迅速上升,成為跟唐朝并列的強國,唐朝不僅丟掉了安西四鎮(zhèn),而且沒能幫助吐谷渾復(fù)國,吐谷渾徹底喪失了復(fù)國的機會,從此淪為了吐蕃國的附庸。
678年,不甘心失敗的唐高宗,再次派出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聯(lián)合工部尚書劉審禮,大將軍王孝杰,率領(lǐng)18萬大軍攻打吐蕃,在青海湖一帶跟欽陵率領(lǐng)的吐蕃軍隊一場大戰(zhàn),唐軍再次遭遇大敗,劉審禮跟王孝杰被活抓,李敬玄在部將拼死護衛(wèi)之下,狼狽逃回鄯州(今青海樂都),嚇得膽戰(zhàn)心驚,向朝廷稱病,請求調(diào)回長安。
唐朝朝廷沒辦法,于是派出監(jiān)察御史婁師德,前往青海跟吐蕃談判,雙方再次議和,約定互不侵犯,劉審理被吐蕃活抓后,驚嚇過度加上高原反應(yīng),直接病逝了,王孝杰被放回來了,這個王孝杰就是神探狄仁杰里面那個王孝杰。
685年,欽陵的哥哥贊悉若與家族另外一個貴族芒輾達(dá)乍布自相殘殺,贊悉若慘遭殺害,經(jīng)過幾個月的相互爭奪,最后欽陵成為了吐蕃國的大論,于是史書稱他為論欽陵。
論欽陵上臺之后,對內(nèi)積極發(fā)展生產(chǎn),對外積極擴張,在他主政期間,吐蕃國的版圖擴大了許多,國力空前強大,不過這時候唐朝已經(jīng)被武則天實際控制,于是論欽陵跟武則天兩大強人直接展開了對攻。
689年,武則天派文昌右相韋待價為行軍大總管,率領(lǐng)三十六總管,十多萬大軍,攻打吐蕃,唐軍在寅識迦河(今新疆伊寧西南地區(qū))跟論欽陵的吐蕃大軍對峙,唐軍最開始小贏了幾場,但是后來副將閻溫古不肯進兵延誤戰(zhàn)機,加上下大雪糧草運輸困難,唐軍糧草不濟遭遇大敗,韋待價沒辦法,只能退兵固守高昌。
武則天知道后大怒,下旨斬了閻溫古,將韋待價革職,流放到廣西桂平,韋待價跑到半路就病逝了,692年,武則天趁論欽陵在西藏地區(qū)進行土地賦稅改革,派王孝杰跟阿史那忠率領(lǐng)大軍快速出擊,打敗了論欽陵的弟弟贊婆,收復(fù)了安西四鎮(zhèn),重新設(shè)立安西都護府。
696年,武則天再次派遣王孝杰為主將,婁師德為副將,攻打吐蕃,雙方在甘肅臨洮地區(qū)素羅汗山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論欽陵再一次大敗唐軍,把唐軍打得稀里嘩啦,武則天沒辦法,只好派郭元振去跟吐蕃談判,唐朝做了一些讓步后,雙方達(dá)成和議。
郭元振覺得論欽陵打仗太厲害了,沒辦法力敵,于是給武則天獻(xiàn)計,離間論欽陵跟吐蕃贊普之間的關(guān)系,武則天覺得這個計策不錯,于是派人散布謠言,說論欽陵功高震主要造反什么的。
吐蕃贊普器弩悉聽說后,很害怕論欽陵真的會造反,于是想先下手為強,699年以打獵為借口,跑到論欽陵的駐地,抓了他2000多手下,并且讓論欽陵來拜見自己,論欽陵覺得自己過去肯定是死路一條,于是起兵造反。
但是器弩悉早就算計好了,聯(lián)合其他吐蕃貴族,圍攻論欽陵,又收買了一部分論欽陵手下陣前反水,論欽陵兵敗自殺,可憐一代戰(zhàn)神,被自己人給逼死了,論欽陵弟弟贊婆帶著殘余的1000多人投奔了武則天的周朝,武則天冊封贊婆為歸德郡王,帶領(lǐng)族人鎮(zhèn)守甘肅邊境。
后來論欽陵的兒子弓仁聽說后,也率領(lǐng)吐谷渾7000多戶歸降武則天,被冊封為酒泉郡公,繼續(xù)鎮(zhèn)守青海地區(qū),贊婆跟弓仁投奔武則天后,融入了漢族,以“論”為姓,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論弓仁后來被冊封為拔川郡王,后來安史之亂,論弓仁的孫子論惟貞堅決擁護唐朝朝廷,跟隨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被冊封為蕭國公。
后來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滅亡后,一部分姓完顏的女真人,融入了漢族,也改為了論姓,所以現(xiàn)在姓論的主要有兩個祖先,一支是藏族祿東贊的后人,主要分布在甘肅武威,涼州,陜西西安一帶,另外一支是滿族完顏阿骨打的后人,主要分布在河南開封一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