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剛結束,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就聯(lián)合出手了!
針對之前美國對華全面升級的芯片封鎖,中國也開始反擊了!不止稀土,這次中國還加強了電池出口管制,一切都清晰了,中國手里的牌,遠不止稀土這一張,輪到美國亂陣腳了。
雖然官方的公告中,有很多咱老百姓看不懂的專業(yè)術語,但只需要提取幾個關鍵詞就懂了,比如“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鋰離子電池”等等,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這次的回擊主要聚焦在了新能源產(chǎn)業(yè)。你玩芯片“卡脖”,咱就用新能源應對,這次就看誰更硬了!
稀土的出口管制,實際上對美西方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稀土本就是制造半導體的原材料之一。美國對華封鎖先進AI芯片、出口管制光刻機設備以及限制芯片出口等,但中國不給稀土,在很大程度上就削弱了芯片打壓的傷害和沖擊。
這一次,電池和石墨被加強管制,則相當于中國化被動為主動。將全世界的目光從AI和半導體,強勢聚焦到了新能源領域,中美科技博弈已經(jīng)進入到白熱化階段,誰輸誰贏,結果還真不好說了。有一說一,這次的電池出口管制反而更致命。
梳理一下這份公告就能知道,中國這次要加強管制的主要是三個東西,電池、負極以及制造設備。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kg的鋰離子電池是什么概念?現(xiàn)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所配備的鋰電池,能量密度大約都是在160Wh/kg-250Wh/kg之間,所以說,300Wh/kg在電池領域也算是高規(guī)格配置了,一旦達到這個水準,輕輕松松續(xù)航600公里,奔向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也沒問題。而這樣一塊鋰電池,如果用在無人機、電動飛機等領域,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大家可以發(fā)揮想象了。
去年的時候,寧德時代就已經(jīng)發(fā)布了全新的凝聚態(tài)電池,它的能量密度就已經(jīng)達到了500Wh/kg,理論上這樣的能量密度就足以讓電動飛機上天了!是不是很清晰了,中國管制的鋰電池,是我們已經(jīng)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但人家還差一口氣就能摸到的技術,這一步卡的,恰到好處。
再來說說石墨,這個東西就比較常見了,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石墨是構成電池負極的關鍵,電池充電速度快不快,耐不耐用,都和石墨有很大的關系。而在石墨領域,先看一組數(shù)據(jù),全球超90%以上的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全都來自中國。尤其高端人造石墨,幾乎100%都是由中國供應。
雖然全世界有石墨礦的地區(qū)很多,但要把挖掘的石墨變成制造電池所需要的負極材料,中間還需要一個關鍵步驟,那就是石墨化。這個過程可能不算復雜,但難點在于非常耗電,這個成本很多國家都無法承受,更別說規(guī)?;恕?/p>
但中國在這方面則有很大的優(yōu)勢,我們不僅有全球最穩(wěn)定、最便宜的工業(yè)用電,還有令全世界都震驚的規(guī)?;芰ΑK哉f,或許石墨哪都能買到,但要想買到性能穩(wěn)定且成本更低的石墨,繞不開中國。
最后就是卷繞機、石墨化爐等生產(chǎn)設備,這相當于直接斷了美西方的后路,買不到也造不出,這就難辦了。
中國這次向全世界傳遞的信息很清晰了,在新能源產(chǎn)業(yè)方面,中國已經(jīng)占據(jù)了完全的主動權,要發(fā)展新能源,要造電車,就別想“去”中國化,相當于澆滅了美國重振美制造業(yè)、振興本土制造的希望。當然了,不止美國,德國、瑞典等歐洲傳統(tǒng)汽車強國,日本、韓國等半導體巨頭等,全都會受到影響。
總的來說,經(jīng)過過去七年多的博弈,你來我往,局勢逐漸清晰了。美國手里的牌并不多,反而中國還在隱藏實力,這場拉鋸戰(zhàn),東方意境開始逐漸掌握主動權,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