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輔導(dǎo)我侄子作業(yè)時,被一道數(shù)學題吸引。這應(yīng)該算是一道應(yīng)用題,題并不難做,就是字數(shù)有點多,很有生活氣息。
這道題是這樣的:河南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游玩。李阿姨在開封清明上河園拍攝的短視頻一經(jīng)發(fā)布就獲得了256個贊,趙阿姨發(fā)布的短視頻的獲贊個數(shù)是李阿姨的4倍。趙阿姨的短視頻比李阿姨多獲得多少個贊?
這道數(shù)學題像是一個故事,兩個人出去玩,都拍了短視頻發(fā)到網(wǎng)上,一個贊少,一個贊多,問的是贊多的比贊少的多多少。
我侄子上小學三年級了,拋開一切不講,這道題還是很“時髦”,也很新穎。我上小學就不會有這種故事的題,因為那時候別說拍視頻,能去照相館照一張像,那就是一種奢侈。
我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已經(jīng)是成年人。我有個老師,教我三年歷史,擔我兩年班主任。他總是跟我們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钡牡览怼?/p>
這樣的數(shù)學題不知道會不會“引導(dǎo)”孩子玩手機,但現(xiàn)在這個社會,電子產(chǎn)品的泛濫,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一棒子打死。
昨天早上,開車送我侄子上學。因為一天是陰天,一直就是霧星星的小雨,站在外面半小時也不會淋濕的那種,所以下午還是由我去接我侄子。
本來我想開著小四輪去接我侄子,結(jié)果又沒有開成。前天早上就想開小四輪送我侄子上學,因為沒有找到鑰匙就沒有開成。
我侄子學?,F(xiàn)在實行的是冬季時間,他們是17:20分放學,夏季時間是17:50分放學。當然不同的年級,放學時間是不一樣的。
下午16:20分,我媽才種菜回來,她一回來,就去給我侄子蒸餃子。等蒸上餃子,我又騎著電三輪拿快遞,是一個手機保管箱。我的手機太多了,從2015年到現(xiàn)在用過的手機都還能用,為防止我侄子玩手機,就想把手機鎖起來。
等我拿回來快遞,已經(jīng)是下午16:35分,離我侄子放學不足一個小時。想著開小四輪太慢,我媽說我侄子有一次17:13分就放學了,怕趕不上,最后決定開車去。
下午16:46分,帶上我侄子的晚餐,開著車去他學校。17:05分,到我經(jīng)常停車的地方,坐車上等了幾分鐘,才下車往家長接送點走去。
17:13分,走到接送點,看著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出來,每個班級的頭一個學生舉著小旗子,暗自慶幸自己來得正好。
結(jié)果二年級的學生走完后,遲遲不見三年級學生出來,這讓我有點焦慮。一直等到17:40分,才接到我侄子。
一問我侄子才知道,原來他們下午考試,連考了三門。其實前天下午我侄子回來的時候,就告訴我語文老師說可能要考試。我以為周六正常上課,那天會考試,沒想到是我想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