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10日23點45分,平壤的夜空被探照燈撕裂,閱兵式準時開始,在中俄等國高層的現(xiàn)場觀禮下,朝鮮一系列新式武器驚艷亮相。
先說一個冷知識,朝鮮的大型閱兵,幾乎從不在白天舉行,2020年、2022年……清一色安排在深夜或凌晨。很多人不解,大白天不好嗎?陽光明媚,鏡頭清晰,多適合直播?但朝鮮顯然不這么想。
首先,深夜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在朝鮮的政治語境中,“黑夜”常被賦予“斗爭”“堅韌”“黎明前的黑暗”等隱喻。選擇在深夜舉行閱兵,本身就是一種宣言,這種儀式感,遠比白天的“走隊列”更具沖擊力。
再者,深夜閱兵,是“反偵察”的高級操作。現(xiàn)代衛(wèi)星偵察能力極強,但夜間、尤其是大雨天,光學衛(wèi)星的成像質(zhì)量大幅下降。朝鮮選擇這個時間,等于給自己的“大殺器”披上了一層“隱身衣”,你能看見,但看不清細節(jié)。
所以,別以為朝鮮人是夜貓子“作息不規(guī)律”,這是人家精心計算過的心理戰(zhàn)、情報戰(zhàn)、宣傳戰(zhàn)三合一操作。好了,回歸正題,朝鮮2025的這場深夜大閱兵,有何看點?
其一,壓軸登場的“火星-20”,是本次閱兵的絕對主角。11軸運輸車托舉著這枚龐然大物緩緩駛過,現(xiàn)場氣氛瞬間沸騰。朝鮮官方稱其為“共和國最強大的核戰(zhàn)略武器系統(tǒng)”,具備攜帶分導式多彈頭、固體燃料推進、快速反應發(fā)射等能力。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朝鮮的核威懾,從“嚇唬人”逐步走向“真能打”。過去朝鮮的“火星-15”“火星-17”多為液體燃料導彈,發(fā)射前要花數(shù)小時加注燃料,極易被提前偵測和打擊。而固體燃料導彈,隨時能打,打了就跑,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天差地別。
更值得玩味的是,這款導彈至今尚未進行實彈試射。朝鮮選擇在閱兵式上“首秀”,而非試射后公布,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戰(zhàn):“我有,但我不給你看全貌,你猜我能不能打”?
其二,新銳常規(guī)武器亮相,朝鮮也在“卷”軍事現(xiàn)代化。別以為朝鮮只會搞“大殺器”,這次閱兵,其常規(guī)裝備也亮點頻出。
“天馬-20”主戰(zhàn)坦克,疑似配備新型復合裝甲與主動防御系統(tǒng),外形低矮,火力強勁,對標韓制K2、美制M1A2;155毫米自行榴彈炮,放棄傳統(tǒng)的152毫米口徑,轉(zhuǎn)向國際主流155毫米體系,彈藥通用性更強,射程更遠;軍犬方陣看似“湊數(shù)”,實則是展示“非對稱作戰(zhàn)”能力,軍犬在城市戰(zhàn)、隧道戰(zhàn)中作用巨大,朝鮮多山多洞,這招很實用。
這些裝備充分說明,朝鮮的軍事思維,明顯受俄烏戰(zhàn)爭啟發(fā),已從“數(shù)量堆砌”轉(zhuǎn)向“質(zhì)量、靈活”。雖然整體仍落后美韓,但差距在縮,如果俄朝合作加深,技術共享,未來半島常規(guī)力量天平可能真要傾斜。
其三,赴俄作戰(zhàn)部隊亮相,俄朝同盟“血盟化”。最令人震撼的一幕,是手持朝俄兩國國旗、高唱《報效俄羅斯》的朝鮮海外作戰(zhàn)部隊方陣,緩緩通過檢閱臺。
朝中社稱其為“無敵之師”,并強調(diào)他們“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創(chuàng)造了輝煌戰(zhàn)績”。俄羅斯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杰夫更是在現(xiàn)場向金正恩當面致謝,稱“俄朝用鮮血鑄就同盟”。過去,俄朝合作多在能源、經(jīng)濟層面。如今,軍事協(xié)同已進入“并肩作戰(zhàn)”階段,這種“戰(zhàn)時同盟”,比任何條約都牢固。
說到底,朝鮮這場雨夜閱兵,對外,是威懾。面對美韓頻繁軍演、制裁封鎖、輿論圍剿,朝鮮必須不斷展示“我還活著,而且越來越強”,閱兵就是最直接的回應:“你敢動我?我有核武,我有盟友?!?/p>
對盟友,是投名狀。向俄羅斯展示:我敢打敢拼,值得合作;向中國傳遞:我穩(wěn)住了,東北亞不會亂。
對內(nèi),是凝聚。經(jīng)濟困難、民生凋敝,靠什么維持政權穩(wěn)定?靠“外部威脅”和“民族自豪感”。閱兵時,平壤萬人空巷,民眾冒雨觀看,鏡頭掃過一張張肅穆的臉,這是國家敘事的高潮時刻,讓人民相信:我們雖窮,但不可辱。
朝鮮不懂什么“普世價值”,它只懂,槍在手,話才硬;彈在車,命才穩(wěn)。這,就是他的生存哲學,也是這個時代的殘酷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