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超市貨架上拿起“老干媽”,回家拆開嘗一口卻滿是怪味,仔細看包裝才發(fā)現(xiàn),“陶華碧”變成了“陶碧華”。
網(wǎng)購的“金典牛奶”,喝到嘴里發(fā)澀,瓶身小字竟是“全點牛奶”,甚至花大價錢買的“海外代購”奢侈品包,背了沒幾天就脫線,鑒定后才知是“高仿 A 貨”。
如今中國消費市場規(guī)模已達世界第二,“中國制造”享譽全球,但假貨卻成了揮之不去的頑疾。
從幾塊錢的日用品到上萬元的奢侈品,假貨幾乎無孔不入,更可怕的是,有些假貨成本不到 50元,售價卻敢標800元,涉案金額高達上億。
即便如此,仍有消費者前赴后繼購買,有人因此住院,有人虧得血本無歸。
從餐桌到衣柜:假貨藏在生活每個角落
假貨早已不是偶爾撞見的小概率事件,而是滲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日用品和食品領(lǐng)域,堪稱“隱形殺手”。
浙江杭州就發(fā)生過一起真實案例,一名男子給自己上小學(xué)的兒子購買了一箱牛奶,明明是大品牌,而且還在保質(zhì)期內(nèi),看著包裝和平時喝的一模一樣。
可買回家之后,孩子喝了一盒,不僅覺得有一股怪味,而且身上還開始過敏出疹子,這個時候才發(fā)現(xiàn)牛奶已經(jīng)嚴重變質(zhì)。
這樣的山寨食品在市場上隨處可見,“老干媽”變成“老干娘”,“康師傅”寫成“康帥傅”,“六個核桃”換成“六個核彈”,甚至連兒童零食都難逃毒手。
日用品領(lǐng)域更夸張,湖南當?shù)氐氖袌霰O(jiān)管局就查處了一個生產(chǎn)山寨洗衣液的團伙。
小作坊把那些假冒偽劣的產(chǎn)品,裝在仿“藍月亮”的瓶子里,貼上偽造標簽后,在對外售賣。
更讓人防不勝防的是“蹭流量”假貨,某網(wǎng)紅品牌的“玻尿酸面膜”火了,立馬出現(xiàn)“玻尿算面膜”。
某明星推薦的“益生菌”賣斷貨,山寨版“益生茵”就冒出來,這些假貨靠著“諧音字”“相似包裝”蒙騙消費者,尤其是老人和不仔細看標簽的人,很容易中招。
假貨產(chǎn)業(yè)鏈有多黑?
假貨之所以屢禁不止,核心原因就是暴利,成本20的套頭衫,可以賣500元,50的衛(wèi)衣,搖身一變就賣800塊。
南京警方就搗毀了一個利用直播帶貨的犯罪集團,他們專門售賣假冒國際潮牌服飾,現(xiàn)場直接發(fā)現(xiàn)了30多萬件假貨,涉案金額高達2億。
這個團伙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因為大家都覺得高價買的就是正品,正因為有這種以價格高低論真假的情況,給了這些商家有機可乘。
更黑心的是有些商家直接“真假混賣”,他們把正品和假貨放在一起賣,消費者花正品的錢,收到的卻是假貨。
還有人打著“海外代購”“內(nèi)部渠道”的旗號,說能拿到打折正品,其實賣的全是高仿。
明知可能是假貨,為何還有人搶著買?
很多人納悶,明明知道低價“名牌”可能是假貨,為什么還有人愿意買?其實是商家抓住了這些心理陷阱,讓消費者“主動跳坑”。
其中最容易上當受騙就是老人,因為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貪小便宜,辨別力差,極易中招。
很多老人應(yīng)該都買過山寨貨,主要原因就是沒注意看包裝,覺得價格便宜劃算,而這些山寨貨往往存在健康隱患。
還有就是年輕人的虛榮心作祟,大家都想著花小錢裝體面,想背名牌包,但正品太貴,所以只能買假貨。
不僅如此,很多人買到假貨后,會想才幾十塊錢,而且維權(quán)太麻煩,這種想法反而讓商家更囂張,正是這種忍忍算了的心態(tài),讓假貨商家有恃無恐。
最后想說,假貨之所以能橫行,不僅是商家黑心,更是因為有愿意買單的消費者。
如果我們都能拒絕 “高仿山寨”,多支持正品,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健康和權(quán)益,還能讓“中國制造”擺脫“假貨標簽”。
畢竟花小錢買假貨,看似劃算,實則是在為健康和市場秩序買單,這筆賬怎么算都不劃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