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憑啥還沒散?
”——刷到這句話先別急著杠,背后真有人拿尺子量過。
艾愷去年在北大扔出一顆“文明韌性指數(shù)”,把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擺在一起烤:同樣挨過小冰河、扛過黑死病級別的大瘟疫,最后只有中國能把鍋補得滴水不漏。
秘訣不玄,就三樣:一條長江黃河夾出的“巨型自留地”,一口從甲骨文到短視頻都能看懂的漢語,外加一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集體腦回路。
別的文明在神殿里求神,中國在修堤壩、算糧稅、編戶齊民,把天災當KPI刷。
更扎心的是,這套老底子今天還在升級。
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剛發(fā)的年報里,量子計算專利中國占比38%,第一次把美國踹下頭把交椅;6G標準必要專利32%,日韓加一起都不夠打。
別以為只有硬科技,新冠那兩年催生的疫苗衍生專利就攢了1200項,活生生把災難寫成技術紅利。
有人吐槽“上面拍腦袋”,哈佛肯尼迪學院偏要較真,跑去蹲點中國縣城。
結論讓美式民主有點尷尬:數(shù)字化政務覆蓋98%縣市,網(wǎng)格化防疫效率比西方社區(qū)自治高40%。
翻譯成人話——網(wǎng)格員手機一響,5分鐘能敲開你家門,歐美志愿者還在翻選民冊。
更狠的是年輕干部提拔硬指標:85%必須有基層履歷,想升官?
先給村口大媽搞定醫(yī)保報銷再說。
當然,光會修堤壩、寫專利還不夠,得讓外面的人愿意聽你說。
馬奧尼在《外交事務》甩出新詞——“發(fā)展認同”。
別小看這四個字,拉美、非洲兄弟心里門兒:要碼頭、要電站、要5G,找中國真能三天內出圖紙,半年后吊機進場。
西方理論還在“民主VS威權”里打轉,中國直接甩出現(xiàn)代化套餐,把“全球南方”的基建焦慮治得服服帖帖,順帶讓國際關系課本重寫得加一章。
國內有人擔心“我們會不會只是抄作業(yè)”?
金刻羽團隊拿數(shù)字說話:制造業(yè)全要素生產(chǎn)率年均漲2.3%,比美國高0.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34%,把德日按在地上摩擦;研發(fā)經(jīng)費占GDP 2.6%,離OECD平均線只差一層窗戶紙。
抄?
早翻篇了,現(xiàn)在是開卷考,中國自己出題型。
連最冷門的甲骨文也蹭上AI熱度。
去年“中美文明對話論壇”透露,人工智能幫忙把啃不動的龜殼翻譯成白話,一口氣釋讀500多個新字。
想象一下,三千年前商王占卜“明天會下雨嗎”的刻痕,被算法一鍵轉寫成微信表情包,這腦洞讓哈佛、耶魯?shù)臐h學家集體上頭——38所頂尖大學火速上線“中華文明延續(xù)性”課程,搶教授比搶泰勒·斯威夫特門票還兇。
所以,下次再刷到“中國為啥還沒崩”的帖子,別急著敲鍵盤。
有人把古文明放在天平上稱過,有人把縣城網(wǎng)格畫成哈佛案例,有人把量子比特、6G專利、疫苗分子一并算進文明賬本。
答案不復雜:天災來了修堤壩,技術來了寫專利,鄰居缺啥給啥,自己娃先扔基層練級。
五千年沒散,就是靠這套“遇事不慫、當場開干”的祖?zhèn)鞔a,今天只不過把代碼跑在云端,順帶讓全世界一起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