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建成通車的高郵海潮大橋
成為高郵重要的交通通道
可是最近
有市民反映
這座大橋兩側非機動車道的伸縮縫處落差明顯,騎車上橋或者下橋都異常顛簸,既不舒服也不安全。
新建的大橋為何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呢?
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上午,記者在高郵海潮大橋看到,機動車道往來車流密集,但總體順暢。再看兩端的非機動車道:每當市民騎電動車、自行車上橋或者下橋,連人帶車都會“咯噔一下”,就像是撞了隱形臺階。居民們說,這都是橋頭伸縮縫的鋼板惹的禍。
記者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海潮大橋非機動車道與引橋的接縫處用厚厚的鋼板連接,由此產生了明顯落差,這就使得非機動車經過時頻繁顛簸。居民們說,每天從這里經過,都得做好“被迫起跳”的準備,實在是鬧心!
一位居民反映,路過此處的行人無不抱怨,他本人因腰部不好,顛簸時感到難以忍受。還有居民擔心車子會被顛壞,騎到此處必須減速剎車,否則就會猛烈顛簸一下。
據(jù)了解,海潮大橋是通揚線高郵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總投資2億元,全長840米、寬44米,是國內同類型最大跨度及寬度的無背索混合塔斜拉橋。大橋自今年4月通車以來,給交通出行帶來便利,可是這橋頭“跳車”的問題讓居民們難以接受。
居民們表示,其他橋梁沒有類似顛簸情況,認為是這座橋的建設存在問題。
同樣是橋與路銜接
為何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
會出現(xiàn)反差呢?
帶著疑問,記者聯(lián)系了高郵市交通運輸局, 一位負責人很快趕到了現(xiàn)場。 他坦言,大橋的機動車道采用的是梳齒型伸縮縫,而非機動車道用的是簡易鋼板伸縮縫,兩者設計不同,主要是為了節(jié)省建設成本。
高郵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陳永飛解釋,鋼板伸縮縫結構簡易,造價較低,但在設計時未充分考慮噪聲等問題。建成后,他們已多次接到老百姓的相關反饋。
這位負責人表示,接到投訴后,他們 曾要求施工單位對鋼板邊緣進行打磨、做坡度處理,試圖緩解顛簸,但效果甚微。為了解決問題,高郵市交通局專題會商,最終研究決定:把非機動車道的鋼板伸縮縫全部換成和機動車道一樣的梳齒型伸縮縫。而近期,大橋附近的屏淮路正在實施改造,考慮到交通壓力,不便同時進行封閉施工,他們計劃十月底前完成伸縮縫的更換。
陳永飛表示,將徹底把鋼板伸縮縫更換為梳齒型伸縮縫,以從根本上解決噪音和顛簸問題。他介紹,目前已完成施工前期準備,從封閉施工到完成約需兩周時間,計劃在10月底前完成該項工作,并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理解。
來源 | 揚州電視臺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