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想好好生活怎么就那么難!
如今在職場,95后拒絕升職成了新現(xiàn)象。社交平臺上,常有年輕人求助,領導要提拔我當部門負責人,可我真不想干,咋拒絕?。?/p>
然后下面的評論里,滿是類似經(jīng)歷,比如有程序員吐槽,升了技術總監(jiān)后,早出晚歸到自家貓,都快不認識自己。
后來主動降職,才終于能趕在日落前回家給貓鏟屎,以前覺得管20人特威風,現(xiàn)在才懂,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是真本事。
不光是個人感受,數(shù)據(jù)也很說明問題。華德士招聘咨詢公司調研了3600名95后職場人,結果顯示72%的人,更愿意專注做能靠自己出成績的工作,不想當中層領導;還有16%的人,明確說拼盡全力,也得避開管理崗。
95后這么選,核心就一個詞,性價比。算得非常清楚清楚,升職不一定就是好事。
有個拒絕升技術主管,是一名程序員,96年的, 他算過一筆賬,升職后薪資漲了28%,但每周開會時間從4小時飆到15小時,還得24小時待命處理團隊問題,周末甚至要陪客戶應酬。
這樣算下來月薪多了5000,責任翻了三倍,時薪反倒降了40%,太不劃算。
在他們眼里,升職甚至可能是陷阱,要是你升職,作為中層領導后,每天活兒干不完、會開不停,對下屬得畫餅打氣。
對上級又得順著對方的規(guī)劃表決心,最煩的是還要處理跨部門的事兒,少不了勾心斗角的辦公室政治。
大家上班,無非圖兩樣:錢和成就感,可現(xiàn)在升職,越來越難滿足這兩點了。
互聯(lián)網(wǎng)讓年輕人有了更多賺錢路子,不用死磕職場晉升,你在朋友圈賣手工蛋糕、當自由插畫師攢粉絲接商單,這些額外收入可能比升職加薪多,還不用費那么多精力,心情也輕松。
麥肯錫2023年的報告就說,美國已經(jīng)有36%的勞動者選了合同工、自由職業(yè)者這類非傳統(tǒng)工作模式,預計2030年前這個比例會超過50%。
而且現(xiàn)在的職場環(huán)境,也讓升職沒那么香了。以前職場是階梯式往上爬,職位越高權力、薪水越多;可現(xiàn)在行業(yè)變得快,企業(yè)今天一個戰(zhàn)略、明天一個調整,那些所謂的熱門崗位,說不準哪天就被技術革新或市場變化淘汰了。
對95后來說,升職像場沒把握的賭局,他們早看清了升職不等于安穩(wěn),有工作也不代表不會失業(yè)。
更重要的是,95后從小接受的是平權觀念,受不了傳統(tǒng)職場里的上下級氛圍——領導高高在上,下屬得察言觀色、阿諛奉承才能升職。
所以有人就說,如果升職意味著開不完的會,無聊的應酬酒局,占用更多業(yè)余時間,更忙更累更大的責任,就算加了薪又有什么意義?還不如安靜平穩(wěn)少拿點錢。
德勤2025年的調查顯示,只有6%的95后把當領導當主要目標,但特別希望能參與決策、有自己的責任范圍。
他們寧愿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做事,圖個心情舒暢,也不想為了職位委屈自己。
其實95后,拒絕升職不是擺爛,反而是人間清醒。他們不再覺得往上爬,才是成功,而是有了更多元的想法,比起在會議室熬夜改PPT,可能在B站發(fā)個vlog收獲的掌聲更真實。
比起職位高低,更在意個人價值有沒有實現(xiàn);比起被工作占滿生活,更想平衡好工作和休息;比起靠升職漲薪,更愿意多學專業(yè)技能、搞點多元收入。
現(xiàn)在的95后,還會搭學習部落,大家湊經(jīng)驗、拼技能、分享人脈,走的是去中心化、能隨時拓展的成長路子,像開源協(xié)作一樣,而不是擠傳統(tǒng)的晉升階梯。
說到底,該調整的不是年輕人,而是那些企業(yè)。要是企業(yè)還守著老一套,留不住的,不只是年輕人的熱情,可能還有面對未來的應變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