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吃飯離不開湯,當(dāng)?shù)匾虼肆鱾髦痪渌渍Z:“飯前一碗湯,不勞醫(yī)生幫。”其實(shí),上海人對湯的執(zhí)念也是不輸別人的,不僅正餐要有湯,連點(diǎn)心都會做成湯,最出名的就是雙檔。
雙檔,面筋百葉包的俗稱,是一道湯,也是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上海傳統(tǒng)點(diǎn)心。面筋塞肉、百葉包肉,用高湯熬煮,再加點(diǎn)線粉。面筋有咬勁、百葉飄豆香、肉糜特嫩滑、湯底很清澈,最好是盛在小砂鍋或搪瓷小燒鍋里,上桌時是滾燙的,用鮮掉眉毛來形容是絕對不夸張的。說它是點(diǎn)心,因為大飯店的菜單里基本上沒有,只有在賣面條、餛飩、小籠的飲食店里才十分熱銷。一客生煎饅頭再加一客雙檔,簡直是“絕配”,或當(dāng)早飯或當(dāng)午飯或當(dāng)下午的茶點(diǎn),真是太“落胃”了。
把面筋百葉包叫作雙檔,是借用了蘇州評彈的術(shù)語——兩人合演稱雙檔,一人獨(dú)演為單檔。通常,評話以單檔說表為主,彈詞則靠雙檔有說有唱,到了小吃世界里便有了“兩筋兩包”為雙檔、“一筋一包”為單檔的約定。這應(yīng)該就是上海人崇尚的“量體裁衣”生活方式吧。飯量大的點(diǎn)雙檔,若是女生或是想留點(diǎn)肚子吃別的,單檔剛剛好,也享了口福。
尋常美食藏真味,街邊小吃歲月追。從前沒有外賣的年代,傍晚時分拿個鋼盅鑊子去弄堂口買兩客雙檔,一家門的晚餐就不用燒湯了。有的人家還會重新回個爐,就是在鍋中添一碗水,再加一把雞毛菜,立即變成一道“大湯”了。店家則把這種不需堂食的生意稱為“來家什”。
就像雙檔,把簡單的食材做成了講究,這樣的追求適適意意。所以說,上海人把“豐儉由人”刻進(jìn)了飲食里,連一碗湯都要做得如此貼心。這哪里是單純的節(jié)約,分明是對生活的細(xì)致把握——不鋪張也不將就。把每一分滋味都吃到心坎里,才是真的會過日子。
原標(biāo)題:《雙檔單檔好貼心丨新民隨筆》
欄目編輯:郁晶陶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