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
從奧斯曼帝國崩塌到英國托管,巴勒斯坦地區(qū)的命運在20世紀初被徹底改寫。
1917年《貝爾福宣言》承諾為猶太人建立"民族家園",猶如在平靜湖面投下巨石。
當時這片土地上居住著占多數(shù)的阿拉伯人和少數(shù)的猶太人,雙方都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
隨著納粹迫害升級,大量猶太難民涌入,到1947年猶太人口已達63萬,占總?cè)丝谌梢陨稀?/p>
這種人口結(jié)構(gòu)的劇烈變化,不可避免地激化了矛盾。
1947年的聯(lián)合國分治方案本意是化解沖突,卻成了新沖突的導火索。
這個給予猶太人更多土地的計劃遭到所有阿拉伯國家反對,他們認為這完全不符合人口比例。
更棘手的是,耶路撒冷的特殊地位讓問題更加復雜——計劃將其設為國際城市,但各方都難以接受。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jié)束托管,猶太領導人立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國。
這個新生國家第二天就面臨五個阿拉伯國家的圍攻,這場被以色列稱為"獨立戰(zhàn)爭"的沖突,最終導致約75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他們稱這場災難為"Nakba"。
這段歷史就像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猶太人歷經(jīng)迫害后終于有了自己的國家,但巴勒斯坦人卻為此付出了失去家園的代價。
個人看來,問題的核心在于,兩個民族都對同一片土地有著不可割舍的情感聯(lián)系,而外部勢力的介入往往讓情況更加復雜。
這種歷史包袱至今仍在影響著每一次沖突的走向,理解這一點,才能看懂今日的巴以局勢。
現(xiàn)實困境:占領、定居點與和平進程的破滅
1967年的"六日戰(zhàn)爭"徹底改變了中東地圖,也深刻影響了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以色列在六天內(nèi)擊敗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奪取了包括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沙和戈蘭高地在內(nèi)的土地。
自此,約百萬巴勒斯坦人開始生活在以色列控制之下,這種占領狀態(tài)持續(xù)至今已超過半個世紀。
如今約旦河西岸居住著約300萬巴勒斯坦人,這里與東耶路撒冷、加沙一起被國際社會普遍視為"巴勒斯坦被占領土"。
最棘手的要數(shù)定居點問題。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現(xiàn)有約160個以色列定居點,居住著70萬猶太人。
這些定居點如同棋盤上的棋子,將巴勒斯坦領土分割得支離破碎。
雖然國際法院在2024年7月裁定這些定居點非法,要求以色列撤出所有定居者,但現(xiàn)實是定居點仍在擴張。
特別是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后,定居者對巴勒斯坦村莊的暴力襲擊顯著升級,聯(lián)合國記錄顯示在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間就發(fā)生了2208起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chǎn)損失的襲擊事件。
和平進程同樣陷入困境。1993年的《奧斯陸協(xié)議》曾帶來一線曙光,為雙方談判提供了框架。
但如今以色列斷然拒絕"兩國方案",認為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會威脅其安全。
而控制加沙的哈馬斯也不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quán),雖然表示可以接受基于1967年邊界的臨時國家,但堅持難民回歸權(quán)。
這種立場上的根本分歧,使得和平進程舉步維艱。
更令人擔憂的是,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日益嚴重,在最新沖突中已有超過6.7萬人喪生,饑荒風險不斷加劇。
這場持續(xù)一個多世紀的沖突,似乎還遠未看到終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