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正、副總統(tǒng)同時發(fā)聲,“與中國的關稅戰(zhàn)并非不可避免”。美國人果然色厲內荏,特朗普一頓情緒輸出后,還是得回到與中方的談判桌前。
特朗普前幾天還在社交媒體上放狠話,說要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0%關稅,轉頭就換了副“好心”口吻——聲稱“美國想幫助中國,而非傷害中國”,明擺著是在隔空求對話。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早就急著給北京打電話,結果連線路都沒接通。這種前倨后恭的反差,不是美方突然“冷靜”,而是中方的反制精準戳中了他們的痛點。
這背后,是中方接連兩步有針對性的舉措,直接打在了美方的核心利益上。10月9日,商務部出臺的稀土出口新規(guī)不僅覆蓋原礦和制品,連境外用中國技術生產的相關物項都納入管制,還明確對軍事用途申請原則上不予許可——要知道,美國半導體、新能源產業(yè)離不開中國的重稀土,這一步直接掐住了其產業(yè)鏈的“命門”。
緊接著,交通部又宣布10月14日起對美籍船舶征收特別港務費,這正是對美方此前針對中國海事領域301措施的對等回應,而美國農業(yè)出口的大豆、玉米,很大一部分要靠船舶運到中國,額外成本讓美國農場主根本扛不住。
但美方現(xiàn)在的尷尬,全是自己反復無常埋下的禍根。9月中美剛在馬德里談完經貿問題,達成了一些初步共識,結果美方轉頭就把多家中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用“穿透性規(guī)則”搞“連坐”,幾千家中國企業(yè)受影響;8月斯德哥爾摩會談時說好暫停部分關稅,沒過多久又醞釀新限制。這種“談完就翻臉”的操作,早把自己的信譽耗光了。
有人說特朗普“手上牌多”,可實際看下來全是虛張聲勢。他威脅加稅,美國零售商協(xié)會立刻聯(lián)名反對——中國生產的小家電、日用品占美國市場近40%,一旦漲價,要么貨架空了,要么消費者得掏雙倍錢,這賬美國民眾比誰都清楚。農業(yè)方面更慘,中國從5月起就沒買過美國大豆,全轉去采購巴西大豆,現(xiàn)在美國豆農的糧倉堆得滿當當,不少大豆已經霉變,只能往填埋場送。
也正因如此,中方這次才堅決拒接美方電話——不是不愿談,是美方沒拿出半點誠意。他們嘴上說“愿意理性”,卻絕口不提取消新增的管制清單;想讓中方“收回成命”,卻連之前承諾的關稅減免都要反悔。中方的態(tài)度很明確:貿易戰(zhàn)不是我們想打的,但也不怕打,要談可以,前提是美方糾正錯誤做法,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誠意。光靠“隔空喊話裝好心”“拿面子當臺階”,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從“加稅威脅”到“求對話被拒”,特朗普政府的姿態(tài)轉變已經說明一個本質:單邊霸凌在今天根本行不通。中國的反制從來不是一時沖動,稀土管制是履行防擴散的國際義務,港務費調整是對等反制的合法舉措,每一步都有法可依、有備而來。美方要是還拎不清,繼續(xù)玩“極限施壓”的老套路,最后只會讓自己的企業(yè)、農民買單。畢竟現(xiàn)在的博弈,早就不是“誰給誰臺階”的問題,而是誰真的有戰(zhàn)略定力、誰真的遵守國際規(guī)則——這一點,時間會給出更清晰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