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去做常規(guī)的體檢,大部分只做了空腹血糖的檢查。
看到體檢報告上“空腹血糖正常”的結果,很多人會松一口氣。但你可能不知道,糖尿病的發(fā)展往往是從“餐后血糖升高”開始的。
就像溫水煮青蛙,餐后血糖悄悄升高時通常沒有明顯癥狀,但長期如此會逐漸損傷血管和神經。
等到你出現(xiàn)口渴、多尿、視力模糊等明顯癥狀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
作為營養(yǎng)師,我接觸過很多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的朋友。他們平時吃點甜食、喝杯奶茶并不在意,直到某次餐后血糖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超標,才真正重視起來。
其實,穩(wěn)住餐后血糖并不復雜,今天就分享5個簡單易行的方法,無論是血糖偏高的朋友,還是希望預防糖尿病的普通人,都能立即實踐。
調整進食順序
我們習慣先吃主食,但這個習慣很容易導致血糖“飆升”。因為空腹攝入米飯、面條等碳水化合物,會使其迅速消化,葡萄糖快速進入血液,導致餐后血糖急劇上升。
建議大家可以調整進食順序:先吃足量的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如菠菜、油麥菜等。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在腸道內形成一道“屏障”,減緩后續(xù)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接著攝入優(yōu)質蛋白質,如魚肉、雞蛋、豆腐等。
蛋白質不僅能增強飽腹感,還能進一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最后再吃主食,這樣的進食順序能讓血糖上升更加平緩。
主食粗細搭配
精細主食如白米飯、白面條、白饅頭,經過精加工后膳食纖維大量流失,升糖指數較高,容易引起餐后血糖快速上升。
其實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大家可以在白米中加入1/3的粗糧,如糙米、燕麥米或藜麥;將普通面條換成蕎麥面或全麥面,可以選擇全麥饅頭代替白面饅頭。
因為這些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升糖指數較低,既能平穩(wěn)血糖,又能增強飽腹感。
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是,粗糧雖好也要適量,每餐主食總量建議控制在一個拳頭大小。
改變烹飪方式
烹飪方法對餐后血糖的影響常常被忽視。比如紅燒、糖醋等做法需要加入大量糖分,直接推高血糖;而油炸食品不僅熱量高,還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影響血糖調節(jié)。
所以我們會推薦大家多采用蒸、煮、燉、拌的烹飪方法。比如用清蒸代替油炸,用涼拌代替油燜。
調味時盡量減少糖和含糖醬料的使用,可以多用醋、醬油、蒜蓉等天然調味品。這樣既能保留食材原味,又能有效控制血糖,可謂健康與美味兼得。
餐后適當運動
飯后立即坐下或躺下是很多人常見的習慣,但這種習慣會減慢身體代謝,使肌肉無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導致餐后血糖持續(xù)偏高。
建議飯后可以適量休息會,但不要馬上躺著或是坐著,可以站立或在室內慢走,條件允許的話到戶外散步10-15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餐后運動強度不宜過大,劇烈運動反而可能引起血糖波動。溫和的散步就能有效促進葡萄糖的利用。
放慢進食速度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吃飯往往狼吞虎咽,這個習慣對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大腦接收飽腹信號需要約20分鐘,進食過快容易在感到飽足前就攝入過量。
同時,食物未經充分咀嚼會加快消化吸收速度,導致血糖快速上升。
所以大家平常培養(yǎng)細嚼慢咽的習慣很重要,建議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梢試L試在進食時放下筷子,專心品味食物。這樣不僅能減慢進食速度,還能更好地感知飽腹感。
雖然初期可能需要刻意練習,但養(yǎng)成習慣后,你會發(fā)現(xiàn)餐后血糖變得更加平穩(wěn)。
其實,朋友們需要知道的是,控制餐后血糖并不需要極端節(jié)食或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改變來實現(xiàn)。現(xiàn)如今,血糖管理不再是中老
策劃:Ceci
作者:龍溪
配圖:三諾講糖自拍
相關合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