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外用方,一用就靈!
中醫(yī)認為,帶狀皰疹肝經(jīng)郁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等原因有關。
治以利濕解毒、通絡止痛,通常是中藥辨證內(nèi)服配合外用藥。
【性狀】為黃色至金黃色的粉末;氣微香,味苦、微甘。
【炮制】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消腫止痛。用于瘡瘍腫痛,丹毒流注,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外用,紅腫,煩熱,疼痛,用清茶調(diào)敷;漫腫無頭,用醋或蔥酒調(diào)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調(diào)敷;一日數(shù)次。
【注意】外用藥,不可內(nèi)服。
取適量金黃散與涼開水調(diào)成糊狀涂患處,厚約2毫米,勿包扎,為防止藥脫落,可在上面覆蓋一層衛(wèi)生紙。
12小時換1次,換藥時把原已干燥的藥痂摳掉,這樣大部分皰疹已破潰,如有的皰疹未破,可用消毒針挑破,再如上法涂上新藥。
制作方法: 雄蜈散( 雄黃30g,青黛30g,白芷 12g,蜈蚣2條,冰片10g 等) 。視皰疹范圍大小增減用量。
先將白芷、蜈蚣分別研成細末,過篩,再將雄黃、青黛同研細,混勻加入冰片同研至無聲為度,裝瓶備用。
用時現(xiàn)配現(xiàn)用,以白醋適量調(diào)成稀糊狀( 以不流淌為宜) ,涂治時先涂皰疹4周,后向內(nèi)逐步涂上,4-6 次/天,不需洗換,一般7天可愈。
該方出自出處《中醫(yī)外治雜志》——青柿汁外涂治療帶狀皰疹。
治療本病46例,總有效率達95.65%。
溫馨提示:中醫(yī)講究辨證論治,一人一方,自行購藥服用存在風險,請務必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根據(jù)個人自身癥狀辯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雄黃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jīng)】歸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于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青黛
【性味】咸,寒。
【歸經(jīng)】入肝、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
白芷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肺、髀、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消腫,止痛。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蜈蚣
【性味】辛,溫,有毒。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定驚,攻毒,散結。治中風,驚癇,破傷風,百日咳,瘰疬,結核,癥積瘤塊,瘡瘍腫毒,風癬,白禿,痔漏,燙傷。
冰片
【性味】辛苦,涼。
【歸經(jīng)】入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