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梁傳松
通訊員 倪勝林
秋日的清晨,湖北陽新縣陶港鎮(zhèn)程法村還籠罩在薄霧之中。在該村易地安置點旁邊的空草坪上,53歲的馮平安與妻子梁三妹已經戴好防護面罩,輕手輕腳地打開一個個蜂箱,開啟新一天的勞作。走南闖北、風餐露宿、追花逐蜜……養(yǎng)蜂一直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甜蜜的事業(yè)”。馮平安夫妻也不例外,他們像候鳥一般,35年來足跡北至內蒙古草原,西達延安高原,東抵吉林林海,跨越八個省份的遷徙路線,不僅是一幅為生存奔波的圖景,更記錄了他們將苦澀釀成甘甜的“遷徙”人生。
小標:接過父親的衣缽與蜂為伴
“養(yǎng)蜂人就像候鳥,哪里有花,哪里就是家?!?0月12日,馮平安夫妻一邊忙碌著一邊接受極目新聞記者的采訪。
“父親養(yǎng)了一輩子的蜜蜂,我17歲時就跟著學習養(yǎng)蜂,到今年已有35年了?!瘪T平安回憶,1972年,他出生在陽新縣黃顙口鎮(zhèn)沙港村沙港馮灣。1989年,初中畢業(yè)后,看到父親每天與蜜蜂為伴,釀出的蜂蜜深受周圍鄉(xiāng)親喜愛,漸漸對這份“甜蜜事業(y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馮平安夫婦在程法村的養(yǎng)蜂現(xiàn)場
“剛開始怕被蜇,后來熟悉了蜜蜂的脾性,懂得了它們的語言,就不怕了。”回憶起學習養(yǎng)蜂的歲月,馮平安說,跟隨父親學習期間,從辨認蜜源、檢查蜂群,到搖蜜、過濾、儲存,每個環(huán)節(jié)他都熟記于心,逐漸成長為一名技藝嫻熟的養(yǎng)蜂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馮平安開始獨立養(yǎng)蜂,從30箱起步,最多時養(yǎng)過300多箱,事業(yè)發(fā)展得紅紅火火。
“這個季節(jié),到處都是野菊花,聽聲音就能知道蜂群的狀態(tài)。”馮平安說,這是多年養(yǎng)蜂形成的默契,是人與蜂之間無聲的對話。每打開一箱蜜蜂,成群的小精靈振翅飛出,“嗡鳴”聲瞬間在晨霧里彌漫開來。夫妻倆待蜂群漸漸平靜下來后,就小心地拿起一框巢脾,抖落上面爬滿的蜜蜂,就開始收集蜂蜜了,六角形的蜂房里,蜂蜜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
小標:繪制花期地圖開啟遷徙之旅
每年從9月到次年油菜花季結束,他們留在陽新老家照看蜂群,第二年4月初開始,夫妻兩人便踏上跨省遷徙之路,開啟新一輪的追花之旅。
馮平安在給蜂箱做清潔
“本地油菜花謝了,就會去河南周口,再輾轉到延安。”馮平安說,每年4月初,河南省周口市油菜花與泡桐花是蜜蜂的競相綻放,這是他們夫妻兩人開始新一年的采蜜征程;5月份陜西省延安市,這里的槐花開得正艷,釀出的是槐花蜜,色澤清亮,口感醇厚,很受市場歡迎。
馮平安說,他們夫妻就是“追著花兒跑”。待槐花謝后,6月初轉到河北保定、張家口,那里漫山遍野的荊條花和果樹花正值盛放;6月底轉往吉林采擷椴樹花和大興安嶺的野花;7月初,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采油菜花和草原野花;8月初再赴內蒙古赤峰及遼通等地,此時葵花、西瓜、南瓜等相繼開花,遷徙之路迎來收獲的高峰。
用自己35年時間積累的經驗,馮平安夫妻繪制出了自己的“花期地圖”。
“省外的農戶很歡迎我們?!瘪T平安說,蜜蜂授粉能使農作物產量提高約20%。
馮平安的運蜂貨車
在外地,有些種植戶會以每箱200元的價格邀請他去放蜂。這樣既幫助了農戶增產,他自己也能收獲優(yōu)質蜂蜜,實現(xiàn)了真正的互惠互利。
他回憶,去年在張家放蜂時,一名農戶曾特意送來西瓜,感激地說多虧了蜜蜂授粉,他家西瓜產量比往年多了三成。這樣的認可,讓遷徙路上的艱辛都化作了溫暖。
小標:酸甜苦辣釀出來的甜蜜人生
“養(yǎng)蜂不但有技術含量,需要起早貪黑,還是個辛苦活。”打開蜂箱時,馮平安的眼神變得格外專注,仿佛在檢視一個微縮的王國。
“這里就像個精密運轉的小型社會,每只蜜蜂都有各自的天職。”他指著巢脾中央體型較大的蜜蜂說:“蜂王是核心,負責繁衍后代,健康的蜂王能保證整個蜂群的活力與秩序?!?/p>
在這個微型社會里,分工明確而嚴謹,偵察蜂負責探尋蜜源,采集蜂專司收集花蜜和花粉,水蜂負責搬運生命之源,守衛(wèi)蜂則時刻警惕著蜂巢的安全。
梁三妹在收集蜂蜜
“偵察蜂是‘開路先鋒’,它們負責在方圓三公里的范圍內尋找蜜源。”馮平安解釋:“它們找到花田后,回到蜂箱會跳起獨特的‘八字舞’,其他蜜蜂通過舞蹈的節(jié)奏和方向就能準確判斷蜜源的位置和距離。”這種精妙的溝通方式,讓他對這些小生命始終懷有深深的敬意。
“養(yǎng)蜂不只是謀生手段,更是一門需要用心領悟的學問。要順應蜜蜂的習性,尊重它們的規(guī)律,才能產出好蜜?!瘪T平安說,從蜜蜂的飛行姿態(tài)能判斷蜜源情況,從蜂巢的嗡鳴中能聽出蜂群健康狀況。這種經驗,需要歲月的沉淀與用心地體會。
在吉林長白山時,他曾通過觀察蜂群異常的飛行狀態(tài),預判到即將到來的暴雨,及時轉移蜂群,避免了重大損失。當?shù)仄渌B(yǎng)蜂人還專門向他請教這門“讀蜂”的技藝。
然而,“甜蜜事業(yè)”的背后,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去年6月在河北保定太行山邊,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讓他損失了60多箱蜜蜂,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萬元。
馮平安在檢查蜂群
“看到被泥沙掩埋的蜂箱,心里特別難受。那些蜜蜂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绷喝没貞浾f,那天晚上,馮平安獨自在山坡上坐了很長時間,默默承受著這份損失帶來的心痛。
除了自然災害,病蟲害防治也需要時刻警惕。在吉林時,為了防治蜂螨,他曾連續(xù)三天守在蜂場,仔細觀察每箱蜂群的狀態(tài),直到危機完全解除才敢合眼休息。
盡管困難不少,馮平安從未想過放棄?!懊看慰吹矫鄯錆M載花蜜歸巢,搖出金黃透亮的蜂蜜時,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馮平安說,“這份與蜜蜂為伴的生活,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養(yǎng)下去?!?/p>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