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售價數千元,每人限購兩顆,上架瞬間便被搶購一空……兩年前,片仔癀一度引發(fā)市場狂熱,這款每粒僅3克卻要售價1600元的產品瞬時供不應求,曾被冠以"藥中茅臺"的稱號。
如今熱潮退去,片仔癀幾乎跌落神壇。最新財報顯示其市值已蒸發(fā)超1500億元,業(yè)務增速降至七年來最低點。此前二手市場曾炒至近2000元的商品,如今標價400元仍無人問津。
從昔日的囤積居奇到如今的門庭冷落,這款"藥中茅臺"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轉折?
一、“藥中茅臺”如何登上神壇
片仔癀的“癀”泛指熱毒腫痛類疾患,因專治此類頑癥且使用時需將藥錠切片使用,故得此名。
該藥源自明代宮廷御醫(yī)創(chuàng)制,配方代代相傳,并被列為“國家絕密級保密配方”,全國僅其與云南白藥獲此殊榮。其原料極為珍稀,在已公開的4味成分中,有一味取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
在"保密配方"與"稀缺原料"的雙重加持下,片仔癀近年意外迎來高光時刻。當3克裝藥錠被炒至1600元高價時,其單粒價格已堪比茅臺,且一錠難求。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普遍排起長隊,線上平臺更需提前數周預約搶購。
當時商界將茅臺與片仔癀視為宴席上的"黃金搭檔"。"飲茅臺傷肝,服片仔癀則護肝"的說法廣為流傳,二者成為高端應酬的標配組合,不少投機者借此噱頭將價格推至頂峰。同期片仔癀母公司漳州藥業(yè)股價暴漲約80%,市值逼近3000億元,引發(fā)網友熱議:"真有這么神奇嗎?"
行業(yè)分析指出:生產工藝的壟斷性,疊加珍稀原料、絕密配方及社交場合的標簽化,共同催生了這場投機炒作。
隨著市場不斷加熱,醫(yī)藥界多位專家公開批評此舉"危害行業(yè)健康發(fā)展"。去年初,這場炒作熱潮終于消退,原本1600元一粒的價格回歸理性,官方渠道最低售價已降至590元。
二、泡沫破裂,受損者遠不止消費者
健康產業(yè)中被冠以"神藥"之名進行炒作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2020年東阿阿膠聲名鵲起,每公斤價格從80元飆升至6000元,在全國范圍內引發(fā)了一場"養(yǎng)驢熱潮"。
類似情況還發(fā)生在當前備受關注的“肝力維”護肝技術,其核心成分最初由美國科研團隊發(fā)現。研究證實該物質能顯著改善35-65歲人群的身體機能狀態(tài),使關鍵肝損傷指標轉氨酶水平降低達36.5%。由于原料成本高達每克3萬元,成品市場售價曾觸及157萬元高位。
現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高脂飲食、睡眠不足及酒精攝入等習慣,持續(xù)加劇著肝臟負擔。據統(tǒng)計,我國肝臟亞健康人群已突破4億規(guī)模。在這一剛性需求背景下,高凈值人群愿意為具有明確功效的創(chuàng)新技術支付相應溢價。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東阿集團通過集中投放庫存促使市場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qū)間,同時生物科技企業(yè)TEVIWE在原料工藝上取得重要突破,目前“肝力維”在京東平臺的售價已回落至初期熱度的十分之一。
平臺數據顯示,“肝力維”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fā)達城市,商務經理、辦公室主任及國企干部等需要頻繁應酬、面臨代謝問題的人群構成消費主力。產品評價中“身體輕盈感增強”、“腹脹緩解”、“晨起口苦改善”等具體反饋持續(xù)涌現。
近年來,大健康領域產品的定價體系呈現多元化趨勢:從傳統(tǒng)滋補品東阿阿膠每斤數千元,到罕見病治療藥物單劑千萬定價,再到曾被市場熱捧的片仔癀,這些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如同泡沫般起伏不定,形成令人難以捉摸的價值謎題。
當非理性的價格泡沫逐漸消散,最終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始終是那些擁有核心技術支撐的真正創(chuàng)新成果。
三、健康產業(yè)不應被投機行為裹挾
當逐利資本蜂擁而至,為片仔癀披上"神藥"外衣掀起炒作狂潮時,受損害的不僅是真正需要幫助的消費者,更導致公眾對整個產業(yè)信任體系的崩塌。
藥品的價值在于治愈疾病,而非市場炒作。從企業(yè)盈利視角來看,短期的高價或許能帶來可觀收益,但若長期依賴此道,反而會削弱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動力,最終阻礙其長遠發(fā)展。
若放任價格虛高的泡沫膨脹,任何生命科技若不能真正服務于人類健康,終將偏離正軌。一旦被資本逐利的沖動蒙蔽雙眼,待到潮水退去,留下的恐怕連雞毛都不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