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河的水流,帶著自然的氣息,也藏著鯽魚、鳊魚、翹嘴、餐條、黃辣丁這些魚兒的身影。每一次拋竿,都是和它們的一場邂逅。
清晨,帶著釣具來到河邊,選一處水草邊,這里是鯽魚喜歡的地方。撒下酒米打窩,掛上蚯蚓,靜靜等待。不多時(shí),浮漂輕輕一動(dòng),提竿,一條銀白的鯽魚就被拉了上來,在水桶里撲騰著,像是在宣告清晨的收獲。
走水河水流變化快,每次釣魚前要先觀察水情:如果水流突然變急,可能是上游開閘,此時(shí)要及時(shí)調(diào)整線組(加重鉛墜)或換釣點(diǎn);如果水流變緩,可能是退潮,適合釣淺水區(qū)。另外,走水河的魚受水流影響,覓食不固定,所以要多打幾個(gè)窩點(diǎn),哪個(gè)窩點(diǎn)有口就釣?zāi)膫€(gè)。
換個(gè)位置,往水流稍急的地方拋竿,目標(biāo)是鳊魚。用嫩玉米做餌,拋竿后,讓餌料隨水流緩緩下沉。眼睛緊盯著浮漂,突然,浮漂快速下沉,趕緊提竿,一條鳊魚就被釣了起來,它的身體扁扁的,在手里掙扎著,力氣還不小。
再往河中間走走,這里適合釣翹嘴。拿出路亞竿,裝上亮片,拋向遠(yuǎn)處。慢慢收線,模擬小魚游動(dòng)的姿態(tài)。突然,竿尖傳來一陣?yán)陡?,揚(yáng)竿,一條翹嘴就被釣了上來,它的身體細(xì)長,眼睛亮閃閃的,像是在好奇這突如其來的“捕捉”。
有時(shí)候,沒等釣到大魚,餐條就來湊熱鬧了。它們數(shù)量多,一群群的。換上小鉤子,掛上面包屑,拋下去,浮漂立馬就有動(dòng)靜,提竿,一條餐條就被釣了上來,雖然小,但數(shù)量多,不一會(huì)兒,水桶里就多了不少。
到了傍晚,該試試釣黃辣丁了。找一處水深的石縫旁,掛上雞肝做餌。黃辣丁喜歡夜間覓食,而且吃餌很猛。果然,沒等多久,浮漂就猛地沉下去,提竿,一條黃辣丁被釣了上來,它身上的刺讓人不敢輕易用手抓,得小心地放進(jìn)水桶里。
不管釣?zāi)姆N魚,都要記得“留大放小”,太小的魚放回去,讓它們長大,下次再來釣。走水河的野釣,釣的不只是魚,更是那份與水流相伴、與自然相處的自在——拋竿、等口、提竿,每一次中魚,都是水流給野釣人最好的禮物。
一天下來,水桶里裝滿了各種魚,看著這些收獲,心里滿是成就感。走水河的野釣,就是這樣,每一種魚都有自己的習(xí)性,每一次釣起它們,都是一次獨(dú)特的體驗(yàn),讓人沉浸在與自然、與魚兒互動(dòng)的樂趣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tái)“網(wǎng)易號(hào)”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tái)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