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夾心肉,17斤3兩,合計510元9角;后腿肉26斤7兩,合計782元1角……”這幾天,在稽東鎮(zhèn)“一桌土菜”共富服務中心,產業(yè)經紀人干賢興正忙著記錄土豬肉收支臺賬。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里,共富服務中心用干賢興精心挑選來的農家土豬肉做了1萬多只“土包子”,每只6元,全部賣光?!斑@筆收入除去做包子和包裝配送的成本,村民們還能賺不少錢。‘一桌土菜’是實實在在幫助山里人增收的?!备少t興高興地說。
“我們搞‘一桌土菜’最初是因為大橋村一帶是水源保護地,企業(yè)都搬出去了,很多家庭也因此少了收入來源。為了讓老百姓能增加收入,我們想靠山吃山,賣土貨進城,如果做好了就能共同富裕。”稽東鎮(zhèn)大橋村黨總支書記、“一桌土菜”共富服務中心負責人黃鋼強向記者介紹說,村干部們經過調查研究,一致決定利用村里的小塊山地和荒坡雜地種植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蔬菜,統(tǒng)一組織收購,再全部賣到城里去。于是,村里成立了“一桌土菜”共富工坊,農戶與共富工坊簽約供菜,幫助解決蔬菜銷路問題。
截至目前,該村簽約共富工坊的農戶年均增收1.3萬元,村級集體也有了110萬元的增收。與此同時,經過兩年多的發(fā)展,“一桌土菜”也從原來只提供蔬菜,發(fā)展到現在有肉、蛋、茶、酒等6大類54種農產品?!叭肭锪耍覀冏ゾo農時,在菜地里堆有機肥,讓土地休養(yǎng)生息,蓄足力氣,明年爭取大豐收。”村民胡富民一邊在自家菜地里挖溝松土,一邊跟記者攀談起來,“像我這樣一年種菜也有二三萬元收入,現在我們村有五六十個村民都在種菜,有鈔票掙,大家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
記者還了解到,自從大橋村“一桌土菜”打出品牌后,周邊村的村民也“眼熱”起來了。于是在稽東鎮(zhèn)的牽頭下,大橋村與車頭、竹田頭等村成立了“一桌土菜”黨建聯建共富體,目前的簽約農戶擴大到了6個村500余戶。同時,還有70多個村民負責做收購、分揀、粗洗、包裝以及深加工等工作。一個工作機會就是一份收入,幾年下來,農戶們的收入就像菜地里的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了。
大橋村“一桌土菜”的成功經驗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并先后入選了浙江省、紹興市兩級共富片區(qū)創(chuàng)建項目。各相關職能部門也經常下鄉(xiāng)“送服務”,開展種植、廚藝、直播等培訓,迄今已培訓農民240余人次,還引進了浙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支專業(yè)服務隊伍。
今年夏天,在省市區(qū)三級的幫助指導下,稽東鎮(zhèn)“一桌土菜”共富服務中心建成投運。這個服務中心總投資1000萬元,建筑面積達3200多平方米,設有展示中心、農技培訓、農殘檢測、蔬果分揀、菜品研發(fā)、市場拓展、農耕體驗、團建研學等多個功能性區(qū)域。
“共富服務中心是‘一桌土菜’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目標就是要把‘一桌土菜’打造為一個集菜品研發(fā)、農殘檢測、冷鏈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區(qū)域性、綜合性共富平臺?!苯衲昙用舜髽虼骞哺环罩行牡幕剜l(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胡夢娜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接下來,“一桌土菜”計劃開辟上海市場,并進軍醬香咸臘肉制品領域,讓更多的山貨山寶運出山去,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共富路越走越寬。
柯橋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封雪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